7.下面是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過程
(1)在1號試管和2號試管中各加入1份等量的漿糊(或饅頭碎屑).
(2)在1號試管中再加入2亳升清水并振蕩;在2號試管中再加入2亳升唾液并充分振蕩.
(3)將這2支試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溫水中.10分鐘后,取出這2支試管,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
①你認為實驗現(xiàn)象是1號試管加碘液后變藍;2號試管加碘液后不變藍;原因是淀粉被分解了
②如果把C過程中的水溫換為是5℃,則1號試管加碘液后變藍;2號試管加碘液后變藍;原因是這說明酶的活性與溫度有關.

分析 根據(jù)碘液遇淀粉變藍,滴入清水的試管里的漿糊含有淀粉;滴入唾液的試管里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沒有變成藍色,進行解答.

解答 解:①試管1中加入的是唾液,且溫度、時間適宜,漿糊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試管2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對淀粉沒有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
②溫度過低,都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影響,使淀粉沒有被分解或分解不徹底,因此滴加碘液后都會變藍色.
故答案為:①變藍;不變藍;淀粉被分解了
②變藍;變藍;溫度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知道唾液淀粉酶的特性以及對照實驗只能有一個變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維持正常體溫的相對穩(wěn)定,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能表示正常體溫的是( 。
A.30~CB.36.8~CC.38.6~CD.41~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做生態(tài)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和大猩猩的骨骼和內(nèi)臟結構非常相似,兩者的胚胎在六個月之內(nèi)也幾乎完全一致,這些事實說明( 。
A.人類是由大猩猩進化來的B.大猩猩是由人類進化來的
C.大猩猩將來可以進化成人類D.人類和大猩猩有著共同的祖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以下是某同學所做的探究實驗,請你分析回答有關的問題:

(1)該實驗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2)實驗過程D中2號試管中顏色不變藍,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麥芽糖.
1號試管中顏色變藍,原因是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遇碘變藍.
(3)使試管放在溫水中l(wèi)0分鐘的目的是使唾液淀粉酶有充分的作用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分析回答在人的生殖過程中,染色體和基因變化的一組問題.
(1)人類不分男女,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都是23對條.
(2)男性產(chǎn)生的精子和女性產(chǎn)生的卵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是23條.
(3)精子和卵細胞通過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體數(shù)是23對.
(4)受精卵在母體的內(nèi)發(fā)育成子代,子代所表現(xiàn)的許多性狀與父母相似,這種現(xiàn)象叫遺傳.
(5)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子女之所以和父母相似,是因為父母通過精子或卵細胞傳遞,把基因傳遞給子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表示人體糖代謝的過程,請回答:

(1)A是指淀粉的消化過程,在消化道各段中,對淀粉進行化學性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腸.
(2)正常人體內(nèi)含有適量調(diào)節(jié)C過程的激素,其產(chǎn)生部位是胰腺(島);,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臟(填器官名稱),身體內(nèi)含有該激素的部位是某器官處血液(填全身血液或某器官處血液).
(3)A、B、D、E、F中,屬于異化作用過程的是E.
(4)偏食糖類的人容易發(fā)胖,是因為糖類可以轉變成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小科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胞具有細胞壁,并處于失水狀態(tà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科觀察到的細胞肯定不是動物細胞
B.只有植物細胞才有細胞壁
C.若換用高倍物鏡,觀察到的細胞會更亮
D.細胞失水的原因是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茖W興趣小組為了探究生長素、赤霉素及赤霉素和生長素一起作用對豌豆莖伸長的影響.他們設計了如圖實驗進行研究.

實驗步驟:
①取生長狀況相同的豌豆幼苗,從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長的莖段若干段,平均分成兩組.
②將兩組豌豆莖段分別放入兩個標號為A、B的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液的成分如圖1),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
③每隔12小時,測量莖段長度一次.48小時后計算莖段仲長的平均值.實驗結果如圖2曲線.
根據(jù)以上實驗回答:
(1)實驗中要計算莖段伸長的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小誤差.
(2)請完善上述實驗,寫出你補充的實驗設計,并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應補充的實驗:
第一步:再取生長狀況相同的豌豆幼苗,從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長的莖段若干段,平均分成兩組.
第二步:將這兩組莖段分別放入C、D培養(yǎng)皿中,在C培養(yǎng)皿中放入與B培養(yǎng)皿中(等量)等濃度的生長素,在D培養(yǎng)皿中放入與B培養(yǎng)皿中(等量)等濃度赤霉素,與A、B一起放在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
第三步:用同樣方法測量并計算莖段伸長的平均值.
若觀察到B培養(yǎng)皿中莖切段的平均伸長長度比A、C、D培養(yǎng)皿中莖切段的平均伸長長度都長,C、D培養(yǎng)皿中莖切段的平均伸長長度比A培養(yǎng)皿中莖切段的平均伸長長度長.則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赤霉素能促進豌豆莖節(jié)間的伸長,生長素也可以促進莖的伸長,赤霉素與生長素一起作用促進莖的伸長的效果更加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