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機械采收棉花需要除去葉片,某農(nóng)場采收前在棉田噴施了一定量的脫落酸,但效果不明顯.為探究其原因,生物興趣小組設計了下面的實驗方案.
實驗假設:生長素對脫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實驗方案:取若干長勢相同、處于生殖生長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組,做下圖所示的處理,觀察三組植株葉片脫落的先后.
(1)根據(jù)科學實驗原則,圖中X處應放置空白瓊脂塊,乙、丙兩組的實驗變量是有無生長素.
(2)預測三組植株的落葉情況,得出實驗結論:若丙組落葉明顯早于甲、乙組,則假設成立;若三組幾乎同時落葉,則假設不成立.
(3)生長素能促進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進細胞的生長;促進同種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長的最適濃度不同;促進不同種類植物的同一器官的最適濃度不同;生長素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這體現(xiàn)了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分析 1. 生長素最明顯的作用是促進植物生長,但對莖、芽、根生長的促進作用因濃度而異,即生長素具有雙重性.
2.脫落酸 脫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葉片中合成較多,在將要脫落和進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較多.脫落酸是植物生長抑制劑,它能夠抑制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fā),還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促進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由圖可知,試驗中乙是實驗組,甲、丙為對照組.

解答 解:(1)試驗中乙是實驗組,甲、丙為對照組,丙組X處因此要用空白瓊脂塊,乙、丙兩組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生長素,因變量是落葉情況.
(2)若丙組落葉早于甲、乙組,說明生長素能抑制脫落酸的功能,若三組植株的落葉情況相同,則不能得出生長素能抑制脫落酸.
(3)生長素能促進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進細胞的生長,因為、不同植物、不同器官對同一濃度的生長素敏感度不同,故促進同種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長的最適濃度不同,促進不同種類植物的同一器官的最適濃度不同;生長素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這體現(xiàn)了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故答案為:
(1)空白瓊脂塊    有無生長素
(2)丙組落葉明顯早于甲、乙組    三組幾乎同時落葉
(3)生長    不同    不同    兩重

點評 本題結合實驗,考查植物激素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實驗設計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湖北孝感六校教學聯(lián)盟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若想獲得脫毒苗,一般選取植物體的哪一部分組織?( )

A.葉 B.花粉 C.根 D.莖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有關單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由卵細胞直接發(fā)育成的植物是單倍體
B.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不是單倍體
C.基因型為aaaBBBCcc的植物是單倍體
D.單倍體植物植株矮小,其自交子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表示某種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氧濃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釋放量的變化,請據(jù)圖回答:
(1)外界氧濃度為10%以下時,該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合成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該器官CO2的釋放與O2的吸收兩條曲線在P點相交后則重合為一條曲線,此時該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合成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2)F的氧濃度條件下是否有利于該器官的保存?否.為什么?該氧濃度條件下,該器官只進行無氧呼吸,消耗的有機物多,且產(chǎn)生的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易腐爛.
(3)當外界氧濃度為4~5%時,該器官CO2釋放量的相對值為0.6,而O2吸收量的相對值為0.4.此時,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約相當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1.5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表示人體通過體液免疫清除破傷風桿菌外毒素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5→細胞4發(fā)生時,免疫反應既快,也強
B.艾滋病毒入侵人體后,會感染人體的細胞2
C.物質a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和被感染的靶細胞
D.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是:細胞2、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瘦素是動物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通過抑制乙酰輔酶A羧化酶來抑制脂肪的合成.機體脂肪儲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瘦素的合成和分泌與多種細胞器有關
B.肥胖者脂肪合成可能要比正常人旺盛
C.瘦素作為激素能夠促進多余的脂肪分解
D.肥胖者分泌的瘦素可能不能正常發(fā)揮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抗生素的濫用使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對此解釋不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 。
A.抗生素誘發(fā)細菌產(chǎn)生了適應性的變異
B.細菌耐藥性的獲得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C.濫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的耐藥性基因頻率增大
D.使用抗生素的種類決定了細菌進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為某魚塘中一段時間內一種浮游動物與一種草食性魚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兩種群所需食物種類有部分相同,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草食性魚在a點時種群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B.浮游動物種群數(shù)量增長不受本身密度制約
C.草食性魚和浮游動物在魚塘中存在競爭關系
D.人們填魚塘造田,會改變此群落演替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種群密度直接反映了種群數(shù)量的大小,有關種群密度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種群的性別比例對種群密度基本沒有影響
B.年齡組成對種群密度的影響是通過出生率和死亡率來實現(xiàn)的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反映種群密度的晴雨表,出生率越高,種群密度越大
D.標志重捕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適用于各種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