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蛋白質的空間構型遭到破壞,其生物活性就會喪失,這稱為蛋白質的變性.高溫、強堿、強酸、重金屬等會使蛋白質變性.現提供: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質量分數為2%的新鮮淀粉酶溶液、蒸餾水、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無水乙醇、燒杯、試管、量筒、滴管、溫度計、酒精燈等材料用具.請你設計實驗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質變性.
(1)實驗步驟:①取兩支試管,編號A、B,向A、B兩試管中各加1mL
 
,然后向A試管加
 
,向B試管加5滴無水乙醇,混勻后向A、B兩試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將兩支試管搖勻后,同時放入適宜溫度的溫水中維持5min;
③取少量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成斐林試劑;
④從溫水中取出A、B試管,各加入1mL斐林試劑搖勻,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A試管中出現磚紅色沉淀,B試管
 
(填“不”或“也”)出現,說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變性;
②A試管中出現磚紅色沉淀,
 
,說明
 
考點:蛋白質變性的主要因素,檢測還原糖的實驗
專題:
分析:本題是通過實驗探究蛋白質變性的原因,先分析題干明確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質變性,從實驗目的分析自變量是乙醇的有無,實驗的原理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可以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因此實驗的因變量是否出現磚紅色沉淀,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原則與單一變量的原則,因為本實驗是探究實驗,乙醇能可能使蛋白質變性,也可能乙醇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因此預期實驗結果應有2種情況.
解答: 解:(1)分析題干可知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質變性,由實驗目的和實驗材料推出實驗原理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可以與菲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若乙醇能使蛋白質變性,唾液淀粉酶活性喪失,不出現磚紅色沉淀,若乙醇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唾液淀粉酶具有活性,出現磚紅色沉淀;因此實驗的自變量是乙醇的有無,因變量是否出現磚紅色沉淀,其他變量屬于無關變量,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原則與單一變量的原則.
故實驗步驟是:
①實驗的試劑的量是無關變量,應保持一致,因此,取兩支試管,編號A、B,向A、B兩試管中各加入1mL新鮮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試管加5滴蒸餾水,向B試管加5滴無水乙醇,混勻后向A、B兩試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溫度和水浴加熱的時間是無關變量,應保持一致且適宜,將兩支試管搖勻后,同時放入適宜溫度的溫水中維持5min;
③配制菲林試劑溶液,取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試劑;
④從溫水中取出A、B試管,各加入1mL斐林試劑搖勻,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本實驗是探究實驗,乙醇能可能使蛋白質變性,也可能乙醇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因此預期實驗結果應有2種情況.
①A試管中出現磚紅色沉淀,B試管不出現說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質)變性
②A試管中出現磚紅色沉淀,B試管也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質)變性.
故答案為:
(1)新鮮淀粉酶溶液   5滴蒸餾水  
(2)①不  
②B試管也出現    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質)變性
點評:本題是探究乙醇是否使蛋白質變性,對實驗目的、原理和實驗變量的分析是解題的突破口,對實驗設計應遵循的對照原則與單一變量原則的運用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甲表示某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部分簡圖,Ⅰ、Ⅱ、Ⅲ代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三個營養(yǎng)級,括號中數值表示一年內的能量轉化值(單位:×106kJ/m2).圖乙表示另一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模式圖,A~F表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成分.請回答下列問題:

(1)湖泊中的浮游藻類、水草、魚、細菌等生物共同構成
 
.從種群的數量特征分析,水華現象是浮游藻類
 
的結果.螃蟹進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后使鱸魚的活動范圍上移,此現象表明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的改變可使生物群落的
 
結構發(fā)生改變.
(2)若要正確表示圖甲所示的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情況,圖甲中應該補充的能量流動情況是
 
(用圖甲中相應的符號和箭頭表示).
(3)若圖甲所示的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一營養(yǎng)級每年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為60.3×106kJ/m2,則每年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值是
 
×106kJ/m2.第一、二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保留整數)%.
(4)在圖乙中,請用字母和箭頭表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捕食食物鏈:
 

(5)經研究發(fā)現,該湖泊中有一種植物為名貴藥材,這說明生物多樣性具有
 
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植物細胞的部分結構及其生理功能.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甲、乙都通過類囊體疊加的方式增加膜面積
B、甲中不含有而乙中含有將ADP轉變成ATP的酶
C、在甲中隨水的分解產生[H],在乙中隨水的產生消耗[H]
D、C6H12O6可以在乙中直接徹底氧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恩格斯曾經把“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進化論”并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其中細胞學說創(chuàng)立的重要意義在于( 。
①將千變萬化的生物界通過細胞結構統(tǒng)一起來  ②證明了生物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
③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唯物主義基礎  ④證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之間存在著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呈溶解狀態(tài)的大分子物質的出胞方式是( 。
A、主動運輸B、胞吐
C、自由擴散D、協(xié)助擴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素隨季節(jié)的變化,數據來自北溫帶海洋的上層,以下哪項對圖的解釋是正確的( 。
A、提高光照強度破壞了硅藻
B、硅藻數量增加會降低硝酸鹽的含量
C、提高光照強度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結果使養(yǎng)分降低
D、硅藻數量下降導致養(yǎng)分的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根據如圖所示實驗過程回答:

(1)甲圖中,供應塊是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接受塊是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實驗結果,胚芽鞘C發(fā)生的現象是
 
.這一現象說明生長素能由胚芽鞘的
 
運輸到
 
,并能促進胚芽鞘
 

(2)乙圖中胚芽鞘D能不能發(fā)生C的現象,
 
,這說明生長素不能由胚芽鞘的
 
運輸到
 

(3)上述實驗說明,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方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饋調節(jié),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沒有反饋調節(jié).
 
(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導致植物夏季中午光合作用“午休”的直接原因是( 。
A、溫度過高,蒸騰過強,缺乏光反應原料水
B、溫度過高,酶活性降低
C、氣孔關閉,缺乏CO2
D、呼吸作用過強,無有機物積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