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生物性狀發(fā)生改變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質分子的改變 | |
B. | 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來控制生物的性狀 | |
C. | 基因結構發(fā)生改變時,生物性狀不一定發(fā)生改變 | |
D. | 生物性狀發(fā)生改變時,基因一定發(fā)生了堿基對的替換 |
分析 1、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影響細胞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來直接控制性狀,如鐮刀形細胞貧血癥、囊性纖維病.
2、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直接原因是蛋白質結構的改變.
解答 解:A、生物性狀改變的根本原因是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A錯誤;
B、鐮刀型細胞貧血癥說明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來控制生物的性狀,B正確;
C、基因結構發(fā)生改變時,生物性狀不一定發(fā)生改變,但上述材料不能說明這一點,C錯誤;
D、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于基因中堿基對發(fā)生了替換引起的,而生物性狀發(fā)生改變不一定都是由于基因中堿基對發(fā)生替換引起的,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突變、基因與性狀的關系,要求考生識記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及實例,掌握基因突變與性狀改變之間的關系,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 |
B. | 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 | |
C. | 用洋蔥根尖觀察有絲分裂過程染色體的存在狀態(tài) | |
D. | 用洋蔥鱗片葉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和結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硅酸鹽濃度對兩種硅藻種群的K值都有影響 | |
B. | 單獨培養(yǎng)時兩種硅藻增長曲線均為J型 | |
C. | 圖中兩種硅藻的種群密度可用標志重捕法獲得 | |
D. | 混合培養(yǎng)時星桿藻在兩種硅藻中競爭優(yōu)勢更明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中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發(fā)生改變 | |
B. |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分別在DNA和RNA上 | |
C. | 一個基因的兩條DNA 鏈可同時作為模板進行轉錄 | |
D. | 一個mRNA分子上可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血紅蛋白合成的場所是高爾基體 | B. | 乳酸產生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 | ||
C. | 性激素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 | D. | 肌細胞在細胞核中合成m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蜥蜴斷尾后再生出新的尾部 | |
B. | 小鼠骨髓造血干細胞形成各種血細胞 | |
C. | 小麥花粉經離體培養(yǎng)發(fā)育成單倍體植株 | |
D. | 胡蘿卜根韌皮部細胞經組織培養(yǎng)發(fā)育成新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當種群數量為$\frac{K}{2}$時,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 | |
B. | 標志物脫落會導致標志重捕法的調查結果偏大 | |
C. | 依據種群年齡組成可預測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
D. | 果園中適當增加昆蟲種類能提高果園物種豐富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果酒與果醋的原料不需要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 |
B. | 用于微生物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皿必須高壓蒸汽滅菌 | |
C. | 用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必須高壓蒸汽滅菌 | |
D. | 用于分離微生物的土壤樣品必須高壓蒸汽滅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