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5.下列各項中,已經發(fā)生癌變的細胞是( 。
A.黏著性降低的細胞B.分裂旺盛的細胞
C.細胞核增大的細胞D.被腫瘤病毒侵染的細胞

分析 癌細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觸抑制,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2)細胞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改變;(3)癌細胞表面發(fā)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導致細胞間的黏著性降低,細胞易擴散轉移.

解答 解:A、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減少,細胞間的黏著性降低,A正確;
B、分裂旺盛的細胞不一定是癌細胞,如胚胎干細胞,B錯誤;
C、細胞核增大的細胞可能是衰老細胞,C錯誤;
D、被病原體侵染的細胞稱為靶細胞,不是癌細胞,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知識點簡單,考查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只要考生識記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確答題,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此外還要求考生識記衰老細胞的特征,能與癌細胞的主要特征進行區(qū)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敘述中,不是種群空間特征的是( 。
A.斑馬在草原上成群活動
B.校園花壇中的狗尾巴草雜亂分布
C.懸鈴木在路邊每隔8米種植一顆
D.盛有5ml培養(yǎng)液的試管培養(yǎng)草履蟲64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人在幼年時,若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有可能會患(  )
A.呆小癥B.侏儒癥C.甲亢D.夜盲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操作、材料、條件等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甘蔗含有大量的糖并且材料無色,適合用來做還原糖鑒定實驗
B.“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洋蔥根尖細胞用吡羅紅染色
C.“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動態(tài)變化”實驗中,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酵母菌
D.“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實驗中,葉綠體和線粒體都不需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2014年4月15日~21日是第20屆全國腫瘤防治 宣傳周,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主題是“走出 癌癥誤區(qū),實現早診早治”.下列細胞中,可能已發(fā)生癌變的是(  )
A.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的細胞B.細胞核增大的細胞
C.自由水含量減少的細胞D.被細菌侵染的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是證實DNA作為遺傳物質的最早證據來源,以下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肺炎雙球菌利用人體細胞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
B.R型菌表面粗糙,有毒性;S型菌表面光滑,沒有毒性
C.實驗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D.實驗的設計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質分開研究各自的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假設甲梨蠅種群中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且數量相等,乙果蠅種群中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且數量相等,現將兩種群果蠅混合培養(yǎn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混合前甲、乙種群的A基因頻率相同
B.混合前甲、乙種群的Aa基因型頻率不同
C.若兩種群隨機交配,則子一代的A基因頻率為25%
D.若甲、乙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頻率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某丘陵地區(qū)實行退耕還林后,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fā)展為樹林.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演替過程中物種的豐富度提高,種群數量增長都符合“J”型增長模型
B.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加快,恢復力穩(wěn)定性逐漸提高
C.若將上圖所示的食物網中的C的食物比例由A:B=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為10%),則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能承載C的數量約是原來的0.727倍
D.可以采用樣方法調查蚜蟲、跳蝻等害蟲的種群密度,在對其進行生物防治的過程中存在著信息傳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天津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DNA分子中A+T占整個DNA分子堿基總數的44%,其中一條鏈(α)上的G占該鏈堿基總數的21%,那么,對應的另一條互補鏈(β)上的G占該鏈堿基總數的比例是( )

A.35% B.29% C.28% D.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