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以下對某動物(YyRr,兩對基因獨立遺傳)一個細胞減數(shù)分裂各期示意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圖象的正確順序應是:③⑥②①④⑤
B.①④⑤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與減Ⅰ相比,減Ⅱ的特點是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
C.基因Y與y、R與r的分離發(fā)生在②過程; 基因y和R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⑤過程
D.通過②可以判斷該生物肯定是雄性,且該生物體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2對同源染色體

分析 分析題圖:①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②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聯(lián)會,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⑥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成對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圖象的正確順序應是:③⑥②①④⑤,A正確;
B、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④⑤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與減Ⅰ相比,減Ⅱ的特點是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B正確;
C、基因Y與y、R與r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圖中②過程;基因y和R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圖中②過程,C錯誤;
D、②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zhì)均等分裂,說明該生物的性別是雄性,且該生物體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2對同源染色體,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肉毒梭菌(厭氧性梭狀芽孢桿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體之一,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麻痹毒素,即肉毒類毒素.它是由兩個亞單位(每個亞單位為一條多肽鏈盤曲折疊而成)組成的一種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億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熱5~10min,就能使其完全喪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臘腸、火腿、魚及魚制品、罐頭食品、臭豆腐、豆瓣醬、面醬、豆豉等.下面是肉毒類毒素的局部結構簡式:請據(jù)此回答:

(1)肉毒類毒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其基本組成單位的結構通式是:
(2)由上圖可知,①⑥⑦⑧⑨是R基,該片段由5種單體組成,②③④⑤稱為肽鍵,在形成該片段時要脫去4分子水;⑩叫做羧基.
(3)一分子肉毒類毒素至少含有2個氨基和2個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細胞核的遺傳物質(zhì)主要是DNA,細胞質(zhì)的遺傳物質(zhì)主要是RNA
B.蛋白質(zhì)的多樣性只與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和排序有關
C.R基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數(shù)目之比為8:14:5
D.淀粉、纖維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表示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
(1)圖示為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判斷的依據(jù)是有中心體、無細胞壁
(2)若圖示的是人的胰島細胞,那么細胞吸收的氨基酸將在[⑥]核糖體上被利用合成胰島素,合成的胰島素再經(jīng)過[⑨]內(nèi)質(zhì)網(wǎng) 的運輸和[③]高爾基體的加工再分泌出細胞.此過程的順利進行還需要[②]線粒體來提供能量.
(3)真核細胞內(nèi)遺傳物質(zhì)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它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表示葉綠體中光合作用的過程,其中①表示結構,②③表示物質(zhì).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表示類囊體②表示三碳酸.
(2)光反應過程中,水在光下裂解產(chǎn)生H+、電子和氧氣.碳反應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運至葉綠體外,轉(zhuǎn)變成蔗糖供植物體所有細胞利用.
(3)在葉綠體基質(zhì)中進行的是暗反應反應,其能量轉(zhuǎn)換為活躍的化學能轉(zhuǎn)變?yōu)榉(wěn)定的化學能.
(4)光合作用正常進行時,若光照突然減弱,則在短時間內(nèi)ATP和NADPH生成量減少,葉綠體中RuBP的含量將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同學在探究不同條件下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用潔凈的裝置甲和乙,并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兩裝置所加溶液的量相同,實驗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措施如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甲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實驗的自變量是是否通入氧氣(或酵母菌呼吸是否有氧氣),一段時間后比較甲乙兩裝置的實驗結果甲乙兩裝置中石灰水均變渾濁,甲中渾濁程度高且快,從實驗的結果看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需氧并兼性厭氧.
(2)當實驗過程中澄清的石灰水溶液逐漸變渾濁時,否(填“是”或“否”)能說明馬鈴薯塊莖細胞的呼吸作用在逐漸增強,原因是石灰水溶液的變渾濁可能是實驗時間較長,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總量較多引起的.
(3)兩實驗裝置在設計上有不夠嚴謹?shù)牡胤,可能會干擾實驗的結果,請給予修正.有人對裝置甲的作用能否達到預期作用表示疑問,請給出修正措施在放NaOH的錐形瓶和放酵母菌溶液的錐形瓶之間加一個放澄清的石灰水溶液的裝置和預期結果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不變渾濁說明NaOH溶液完全吸收了空氣中的CO2.有人說裝置乙錐形瓶中的空氣可能影響酵母菌的呼吸,請給出修正的措施在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上加一點石蠟油(或植物油)形成油膜,隔絕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為大腸桿菌DNA分子結構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長鏈.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中2表示脫氧核糖,1、2、3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叫脫氧核苷酸.
(2)3有4種,英文縮寫和中文名稱分別是[]A 腺嘌呤、[G]鳥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
(3)此圖若為艾滋病病毒的核酸,與大腸桿菌的DNA相比在組成上有哪些不同?RNA組成成分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堿基中有U無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敘述中,哪項是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
A.都是細胞內(nèi)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zhì)B.基本組成單位都是六碳糖
C.基本組成單位都是五碳糖D.都含有 C、H、O、N 四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青海省西寧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孟德爾的“假說一演繹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說法

B.“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

C.“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屬于假說內(nèi)容

D.“F1能產(chǎn)生數(shù)量相等的兩種配子”屬于推理內(nèi)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