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4805  114813  114819  114823  114829  114831  114835  114841  114843  114849  114855  114859  114861  114865  114871  114873  114879  114883  114885  114889  114891  114895  114897  114899  114900  114901  114903  114904  114905  114907  114909  114913  114915  114919  114921  114925  114931  114933  114939  114943  114945  114949  114955  114961  114963  114969  114973  114975  114981  114985  114991  114999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維生素D進入細胞不需載體,也不需消耗能量,主要原因是( 。
A.維生素D本身就是載體B.維生素D是小分子
C.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D.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SARS病毒、藍藻、變形蟲、玉米都具有( 。
A.細胞結構B.細胞分裂C.染色體D.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能產生淋巴因子和抗體的細胞分別是( 。
A.吞噬細胞和T細胞B.T細胞和漿細胞C.記憶細胞和B細胞D.白細胞和紅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溶酶體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如圖為吞噬細胞中溶酶體發(fā)揮作用的示意圖,下列關于溶酶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示吞噬細胞通過識別抗原而啟動吞噬作用
B.溶酶體與吞噬體的融合體現了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C.溶酶體也可以消化自身的正常細胞結構
D.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激活靶細胞內溶酶體酶,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因研究并闡明細胞內囊泡轉運機制--“沒有囊泡運輸的精確組織,細胞將陷入混亂狀態(tài)”,詹姆斯等三位科學家獲得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胰島素是借囊泡進行精確運輸并最終釋放到內環(huán)境中
B.同一種抗體合成時,在不同來源的囊泡中,其結構不同
C.囊泡與靶細胞膜的識別及結合不具有特異性
D.能形成囊泡的細胞器只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利學家發(fā)現酸性磷酸酶是某細胞器的標志酶,正是對這種酶的定位研究發(fā)現
了該細胞器.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l)酸性磷酸酶存在于溶酶體中,參與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和病菌.
(2)科學家用差速離心法法提取該細胞器分別置于蒸餾水和等滲蔗糖溶液中,并檢測溶液中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得到了如圖所示結果.曲線A表示該細胞器置于蒸餾水中酸性磷酸酶含量變化的曲線,酸性磷酸酶含量在0--1.5h增加的原因是在蒸餾水中,溶酶體逐漸破裂,酸性磷酸酶逐漸增加
(3)科學家研究重金屬離子對鯽魚生長繁殖的影響,發(fā)現鯽魚組織中提取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較低,原因是重金屬使酶的空間結構破壞而失去活性.肌苷酸是魚體內重要的鮮味物質,酸性磷酸酶可導致魚肉鮮味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酸性磷酸酶催化肌苷酸分解;酸性磷酸酶也可促進脂肪細胞生成,可抑制(填“提高”或“抑制”)該酶的活性來治療人類肥胖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吉林省高三上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9分)水稻植株的生理活動受多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圖1表示水稻葉肉細胞內發(fā)生的生理過程,字母代表物質,Ⅰ、Ⅱ、Ⅲ代表生理過程。圖2表示夏季晴朗白天水稻光合速率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圖2中A、B兩曲線表示不同CO2濃度下同一植物兩個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的光合速率,那么曲線A表示 光合速率;圖2中b點時,水稻葉肉細胞中發(fā)生的如圖1所示生理過程有 (選擇填寫“Ⅰ、Ⅱ、Ⅲ”)。

(2)如果A、B兩曲線表示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大小一致的兩片葉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影響葉片光合作用速率大小的內因可能是 ;圖2中c點時,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生理過程主要是 (選擇填寫“Ⅰ、Ⅱ、Ⅲ”)。

(3)圖1中相同的物質是 (填字母)。

(4)上圖表示“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實驗裝置,將濾液滴在a處的濾紙上,通過棉線將培養(yǎng)皿中的 引到a點,最后應得到 個同心圓,最小的一個圓呈現的顏色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吉林省高三上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將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該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記為d。現以野生植株和突變植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統(tǒng)計母本植株的結實率,結果如下表所示。

雜交編號

親本組合

結實數/授粉的小花數

結實率

♀DD×♂dd

16/158

10%

♀dd×♂DD

77/154

50%

♀DD×♂DD

71/141

50%

(1)表中數據表明,D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為確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將________作為目的基因,與載體連接后,導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變”)植株的幼芽經過________形成的愈傷組織中,最后觀察轉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復。

(2)用________觀察并比較野生植株和突變植株的配子形成,發(fā)現D基因失活不影響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進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為D基因失活直接導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讓雜交①的F1給雜交②的F1授粉,預期結實率為________,所獲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________。

(4)為驗證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據D基因、T-DNA的序列,設計了3種引物,如下圖所示:

隨機選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總DNA,分別用引物“Ⅰ+Ⅲ”組合及“Ⅱ+Ⅲ”組合進行PCR,檢測是否擴增(完整的T-DNA過大,不能完成PCR)。若________,則相應植株的基因型為Dd;同理可判斷其他基因型,進而統(tǒng)計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達產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細胞核內。為探究D蛋白是否為核蛋白,研究者將D基因與黃色熒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時將已知的核蛋白基因與藍色熒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將兩種融合基因導入植物原生質體表達系統(tǒng),如果________,則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吉林省高三上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低碳經濟和綠色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如圖表示碳循環(huán)局部示意圖,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內以________的形式進行流動,煤是“高碳”能源,通過燃燒,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進入大氣圈。

(2)圖中表示生產者的字母是__________,若因環(huán)境污染造成生產者銳減,則F、D的數量將________。

(3)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_,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若D增加1千克,則至少需消耗E________千克。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假設圖中的D屬于珍稀瀕危物種,將其引入某動物園繁育的保護措施屬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江西省、南昌十中高三上聯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是某同學為驗證酶的專一性而設計的實驗方案,a~d代表試管,①~⑦代表實驗步驟。對該實驗方案的有關評價,錯誤的是

a

b

c

d

淀粉溶液

2ml

蔗糖溶液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唾液淀粉

酶溶液2ml

50~65℃溫水中水浴加熱10min

將c倒入a,將d倒入b

50~65℃溫水中水浴加熱10min

加入斐林試劑溶液2ml

37℃恒溫水浴

觀察并記錄顏色變化

A.淀粉酶的用量屬于自變量

B.②和④會影響酶的活性

C.②﹑④和⑥的溫度設置錯誤

D.④和⑤的順序無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