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在物理學建立、發(fā)展的過程中,許多物理學家的科學發(fā)現(xiàn)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關于科學家和他們的貢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日心說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扭秤”首先較準確地測定了引力常量

C.伽利略用“月—地檢驗”證實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

D.第谷得出了行星運動定律

【答案】B

【解析】

A.日心說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選項A錯誤;

B.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扭秤首先較準確地測定了引力常量,選項B正確;

C.牛頓用地檢驗證實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選項C錯誤;

D.開普勒得出了行星運動定律,選項D錯誤;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d、bd、cd是豎直面內三根固定的光滑細桿,a、b、c、d位于同一圓周上,a點為圓周的最高點,d點為最低點.每根桿上都套著一個小滑環(huán)(圖中未畫出),三個滑環(huán)分別從a、bc處釋放(初速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環(huán)到達d所用的時間,則( )

A.t1t2t3 B.t1t2t3 C.t3t1t2 D.t1=t2=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除了學習必要的知識外,還要領悟并掌握處理物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采用

A.微元法B.控制變量法C.理想模型法D.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兩個共點力的合力為50N,分力F1的方向與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為30N.則( )
A.F1的大小是唯一的
B.F2的方向是唯一的
C.F2有兩個可能的方向
D.F2可取任意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根平行金屬導軌置于水平面內,導軌之間接有電阻R。金屬棒ab與兩導軌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觸,整個裝置放在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垂直于導軌平面向下,F(xiàn)使磁感應強度隨時間均勻減小,ab始終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b中的感應電流方向由ab

B. ab中的感應電流逐漸減小

C. ab所受的安培力保持不變

D. ab所受的靜摩擦力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水平面與豎直面內半徑為R的半圓形軌道在B點相切.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將彈簧壓縮至離B點3R的A處由靜止釋放,物體沿水平面向右滑動,一段時間后脫離彈簧,經B點進入半圓軌道時對軌道的壓力為8mg,之后沿圓形軌道通過高點C時速度為 .物體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為0.5,不計空氣阻力.求:

(1)經B點時物體的向心力大;
(2)離開C點后物體運動的位移;
(3)彈簧的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時,通過細繩套用兩個互成角度的彈簧測力計拉動橡皮條使其伸長到某一點O,此時不需要記錄的是( 。

A.O點的位置
B.兩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C.兩條細繩的方向
D.兩條細繩的夾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一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M為帶滑輪的小車的質量,m為砂和砂桶的質量。(滑輪質量不計)

(1)實驗時,一定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A.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量B.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同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D.改變砂和砂桶的質量,打出幾條紙帶

E.為減小誤差,實驗中一定要保證砂和砂桶的質量m遠小于小車的質量M

(2)該同學在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兩相鄰計數點間還有兩個點沒有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采用的是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根據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為橫坐標,加速度為縱坐標,畫出的a-F圖象是一條直線,圖線與橫坐標的夾角為θ,求得圖線的斜率為k,則小車的質量為_____。

A2tanθ     B      Ck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邊長為L的正方形區(qū)域處在電場強度為E的勻強電場中,電場方向與正方形的一條邊平行。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小球由正方形的某一條邊的中點以垂直于該邊的水平初速度v0進入該正方形區(qū)域。當小球再次運動到該正方形區(qū)域的邊緣時,具有的動能可能為

A. 0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