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zhì)叫慣性.慣性大小與質(zhì)量有關.

分析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zhì)叫慣性,大小與質(zhì)量有關.

解答 解: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zhì)叫慣性,大小與質(zhì)量有關.
故答案為: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zhì),質(zhì)量

點評 掌握慣性的定義,知道慣性大小僅與質(zhì)量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圖所示,一滑雪坡由斜面AB和圓弧面BC組成,BC圓弧面和斜面相切于B,與水平面相切于C,豎直臺階CD底端與傾角為θ的斜坡DE相連.第一次運動員從A點由靜止滑下通過C點后飛落到DE上,第二次從AB間的某處由靜止滑下通過C點后也飛落到DE上,不計空氣阻力和軌道的摩擦力,運動員兩次空中飛行時間t1和t2,則t1>t2;兩次接觸時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β1和β2,則β1<β2.(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如圖,一小球從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面頂端沿圓弧滑至底端,則物體在該運動過程中的路程為$\frac{1}{2}$πR,位移為$\sqrt{2}$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1999年7月12日,日本原子能公司所屬敦賀灣電站由于水管破裂導致國徽冷卻劑外流,在檢測此重大事故中應用了非電量變化(冷卻劑外泄使管中液面變化)轉(zhuǎn)換為電信號的自動化測量技術(shù).如圖所示是一種測定導電液體深度的裝置;包著一層電介質(zhì)的金屬棒與導電液體形成一個電容器,電容量的變化能反映液面的升降情況,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電容增大反映h減小
B.電容減小反映h增大
C.將金屬棒和導電液體分別接電源兩極再斷開后,液體深度變化時導電液體與金屬棒間的電壓增大反映h減小
D.將金屬棒和導電液體分別接電源兩極再斷開后,液體深度變化時導電液與金屬棒間的電壓增大反映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寬度為L=0.2m的足夠長的平行光滑金屬導軌固定在絕緣水平面上,導軌的一端連接阻值為R=1.0Ω的電阻.導軌所在空間存在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0.2T.一根質(zhì)量為m=10g的導體棒MN放在導軌上,并與導軌始終接觸良好,導軌和導體棒的電阻均可忽略不計.現(xiàn)用垂直MN的水平拉力F拉動導體棒沿導軌向右勻速運動,速度為v=5.0m/s,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導體棒與導軌垂直.求:
(1)在閉合回路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大小I;
(2)作用在導體棒上拉力的功率P;
(3)當導體棒移動50cm時撤去拉力,求整個過程中電阻R上產(chǎn)生的熱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甲、乙兩同學用不同的方法測定當?shù)刂亓铀俣萭的數(shù)值:
甲同學用秒表測出一顆石子自由下落h高度(2米左右)所用的時間t,然后根據(jù)h=$\frac{1}{2}$gt2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數(shù)值.乙同學將家里水龍頭的滴水速度調(diào)節(jié)得很慢,使得某一滴水離開水龍頭時前一滴水剛好落到水龍頭下方h米(約0.8米)的水盆中,測出n滴水下落的總時間t,再根據(jù)自由落體的知識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數(shù)值.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請?zhí)钚蛱?nbsp;)
A.乙同學的方案更為合理            B.甲同學的方案更為合理
(2)乙同學對時間的測量采用了B(請?zhí)钚蛱?nbsp; )
A.控制變量法            B.累積法求平均值的方法         C.微元法
(3)乙同學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計算式為g=$\frac{2h{n}^{2}}{{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ABC和ABD為兩個光滑固定軌道,A、B、E在同一水平面,C、D、E在同一豎直線上,D點距水平面的高度h,C點高度為2h,一滑塊從A點以初速度v0分別沿兩軌道滑行到C或D處后水平拋出.
(1)求滑塊落到水平面時,落點與E點間的距離SC和SD
(2)為實現(xiàn)SC<SD,v0應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一個長斜面的某位置處,每隔1s由靜止釋放-個小球,用照相機拍得某時段小球在斜面上的分布情況如圖所示,其中測得A、B之間的距離為2.50cm,C、D之間的距離為6.90cm.
(1)求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
(2)試分析該時刻在A位置的小球是否為剛釋放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極限”運動會中,有一個在鋼索橋上的比賽項目.如圖所示,總長為L=10m的均勻粗鋼絲繩固定在等高的A、B處,鋼絲繩最低點與固定點A、B的高度差為H1=0.3m,動滑輪起點在A處,并可沿鋼絲繩滑動,鋼絲繩最低點距離水面也為H2=3.2m.若質(zhì)量為m的人抓住滑輪下方的掛鉤由A點靜止滑下,最遠能到達右側(cè)C點,C、B間鋼絲繩相距為L′=2m,高度差為h=0.1m.若參賽者在運動過程中始終處于豎直狀態(tài),抓住滑輪的手與腳底之間的距離也為h,滑輪與鋼絲繩間的摩擦力大小視為不變,且摩擦力所做功與滑過的路程成正比,不計參賽者在運動中受到的阻力、滑輪(含掛鉤)的質(zhì)量和大小,不考慮鋼索橋的擺動及形變.g取10m/s2.求:
(1)若參賽者要達到B點,則人在A點處抓住掛鉤時至少應具有的初動能;
(2)某次比賽規(guī)定參賽者須落在與鋼絲繩最低點水平相距為d=2m、寬度a=1.6m,厚度不計的海綿墊子上.參賽者在A點抓住掛鉤時應具有的初動能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