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物塊A放在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傾角α分別為30°和45°時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則物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A.    B. C. D.

C

解析試題分析:當(dāng)木板傾角是30°時,物塊受到是靜摩擦力,其大小等于mgsin30°.當(dāng)木板傾角是45°時,物塊受到是滑動摩擦力,其大小等于μmgcos45°.由題意可得:μmgcos45°=mgsin30°解之得:μ=
考點(diǎn):本題考查共點(diǎn)力平衡。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shí)驗(yàn)題

“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guān)系”的實(shí)驗(yàn)中,選用的螺旋彈簧如圖甲所示。

(1)將彈簧的上端O點(diǎn)固定懸吊在鐵架臺上,旁邊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線跟O點(diǎn)對齊,在彈簧的下部A處做一標(biāo)記,如固定一個指針。在彈簧下端的掛鉤上掛上鉤碼時(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都是50g),指針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為x。逐個增加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刻度x隨掛鉤上的鉤碼所受的重力F而變化,幾次實(shí)驗(yàn)測得相應(yīng)的F、x各點(diǎn)描繪在圖中,如圖乙,請?jiān)趫D中描繪出x隨F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得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A=________N/m(結(jié)果取2位有效數(shù)字)。
(2)如果將指針固定在A點(diǎn)的下方P處,再作出x隨F變化的圖象,得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與kA相比,可能是________。

A.等于kB.大于kAC.小于kA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豎直方向靜止,如果握力加倍,則手對瓶子的摩擦力(    )

A.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B.只要瓶子不動,摩擦力大小與握力大小無關(guān)。
C.方向始終向上。
D.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物體在F=10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運(yùn)動。已知物體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µ=0.2,物體質(zhì)量m=5kg,可知物體所受摩擦力為(g=10m/s2)(  。

A、10N,水平向左   B、1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   C、20N,水平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重20N的物體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力F=8N的力斜向下推物體,F(xiàn)與水平面成300角,物體與平面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μ=0.5,則

A.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為24N
B.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12N
C.物體所受的合力為5N
D.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個重G=200N的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運(yùn)動,物體和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同時物體還受到大小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則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別為(      )

A.10N,水平向左 B.1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 D.20N,水平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實(shí)驗(yàn)室的水平桌面上整齊地疊放著5塊完全相同的木板,最下面一塊固定不動。現(xiàn)將手掌按壓在最上面一塊板上并水平拖拉。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板與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相同。則:(     )

A.如果有木板滑動,只可能是最上面一塊
B.如果有木板滑動,可能發(fā)生在任意兩塊板的接觸面之間
C.在各個接觸面間,可能同時發(fā)生相對滑動
D.如果手與板之間的摩擦力足夠大,可以使上面4塊木板同時發(fā)生水平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傾角為30°的斜面向上滑行,在向上滑行和向下滑行的過程中,其動能隨物體到斜面底端距離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則物體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為(     ) 

A.14N
B.10N
C.6N
D.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中甲所示,粗糙的斜面體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塊m恰好能在斜面體上沿斜面勻速下滑,斜面體靜止不動,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推動物塊,使物塊加速下滑,斜面體仍靜止不動,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 (如圖乙所示);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推動物塊,使物塊減速下滑,斜面體仍靜止不動,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 (如圖丙所示),則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