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所示,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豎直光屛上形成光譜,我們將光譜分為AB、BC、CD三個區(qū)域,其中BC區(qū)域是可見光,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溫度計放置于三個區(qū)域,溫度升高最明顯的是AB區(qū)域
B.位于C點處可見光的波長比位于B點處的可見光更長
C.位于C點處可見光的折射率比位于B點處的可見光折射率更小
D.用同一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做實驗,C點處的可見光條紋間距最大

分析 溫度升高最明顯的是紅外線區(qū)域.根據(jù)光的偏折程度分析折射率的大小,即可知道光的波長大小,從而分析出干涉條紋間距的大。

解答 解:A、B處是紅光,C處是紫光,AB區(qū)域是紅外區(qū)域,紅外線的熱效應(yīng)顯著,所以溫度升高最明顯的是AB區(qū)域.故A正確.
BC、C點處可見光偏折程度比B點處的可見光大,則位于C點處可見光的折射率比位于B點處的可見光折射率大,位于C點處可見光的波長比位于B點處的可見光短,故BC錯誤.
D、C點處的可見光折射率最大,頻率最大,波長最小,而干涉條紋的間距與波長成正比,所以用同一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做實驗,C點處的可見光條紋間距最小.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是光的色散問題,要知道偏折程度越大,光的折射率越大,該光的頻率越大,波長越短.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將一個力傳感器接到計算機上,就可以測量快速變化的力,用這種方法測得的某單擺小角度擺動時懸線上的拉力大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由此圖線做出的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t=0.8s時擺球正經(jīng)過最低點
B.t=0.5s時擺球正經(jīng)過最低點
C.擺球每次經(jīng)過最低點的速度在不斷減小
D.擺球擺動的周期是0.6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1)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有AC
A.調(diào)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拉小車的細(xì)線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B.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后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C.增減小車上的砝碼后不需要重新調(diào)節(jié)長木板的傾角 
D.小車撞擊到滑輪后立即關(guān)閉電源
(2)若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為M,此實驗不需要(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滿足M>>m的條件.
(3)圖乙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標(biāo)出.量出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xAB=3.20cm、xBC=3.63cm、xCD=4.06cm、xDE=4.47cm.xEF=4.89cm.xFG=5.33cm.己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則小車的加速度a=0.42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某同學(xué)利用圖示裝罝,將小車更換為木塊,在長木板保持水平的情況下,測定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某次實驗中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為m,木塊的質(zhì)量為M,利用紙帶測出的加速度為a,力傳感器的讀數(shù)為F,重力加速度為g,則μ=$\frac{F-Ma}{Mg}$.(試用上述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一圓筒繞其中心軸OO′轉(zhuǎn)動,圓筒內(nèi)壁上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與筒保持相對靜止,已知圓筒的半徑為R,圓筒的半徑為R,圓筒轉(zhuǎn)動的角速度為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物塊共受到三個力的作用B.小物塊共受到四個力的作用
C.小物塊受到的彈力大小為mω2RD.小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如圖所示,在“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的實驗中,可以描繪平拋物體運動軌跡和求物體的平拋初速度.實驗 簡要步驟如下:
A.讓小球多次從軌道上同一位置滾下,記下小球穿過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
B.安裝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水平和平板豎直,記下斜槽末端O點和過O點的豎直線.
C.測出曲線上某點的坐標(biāo)x、y,用v0=$x\sqrt{\frac{g}{2y}}$算出該小球的平拋初速度,實驗需要對多個點求v0的值,然后求它們的平均值.
D.取下白紙,以O(shè)為原點,以初速度方向為x軸正方向,豎直向下為y軸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用平滑曲線畫平拋軌跡.上述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是BADC(只排列序號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動車組由幾節(jié)自帶動力的車輛(動車)加幾節(jié)不帶動力的車輛(也叫拖車)編成一組,假設(shè)動車組運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與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節(jié)動車與拖車的質(zhì)量都相等,每節(jié)動車的額定功率都相等.
(1)若動車以360km/h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行駛,車長收到信號經(jīng)過0.1s后以0.5m/s2的加速度剎車,求車長收到信號后動車前進(jìn)多遠(yuǎn)停下?
(2)若1節(jié)動車加3節(jié)拖車編成的動車組的最大速度為120km/h;則只有動車(無拖車)編成的動車組的最大速度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某同學(xué)在家中嘗試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長度和粗細(xì)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以及重物、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xì)繩、白紙、釘子等.他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
①將三條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分別連一個繩套.
②他分別向兩邊拉住任意兩個繩套,測量橡皮筋的長度是否相等.
③在墻上A、B兩點釘兩個釘子,將白紙固定在墻面上合適的位置,再將橡皮筋的兩個繩套在兩釘子上,測出此時三條橡皮筋的長.
④將重物掛在第三個繩套C上,測出并記錄三條橡皮筋的長度并記下結(jié)點O的位置.
⑤取下白紙,畫出受力圖,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⑥換用不同的重物并改變A、B的位置重復(fù)實驗.
(1)實驗步驟②的目的是判斷橡皮筋的勁度系數(shù)是否相同;
(2)實驗步驟④中,有一個重要遺漏是記下拉力的方向;
(3)實驗步驟⑥中不要(選填:要、不要)保證O點位置不變;
(4)為了使實驗更準(zhǔn)確,下述做法不正確的是A:
A.A、B要一樣高     B.A、B距離要適當(dāng)
C.重物質(zhì)量不能太大  D.橡皮筋要與墻面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一組同學(xué)用圖(甲)所示裝置測量重力加速度,鐵架臺上固定著光電門,讓直徑為d的小球從一定高度處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小球球心正好通過光電門.光電門記錄下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
(1)用游標(biāo)卡尺測量小球直徑時,卡尺的刻度如圖(乙),則小球的直徑為2.550cm.
(2)某次實驗中小球的上邊緣與光電門間的距離為h,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為△t,則小球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可表示為$\fracgbjoboz{△t}$,重力加速度可表示為g=$\frac{qcapuzp^{2}}{(2h-d)△{t}^{2}}$.
(3)嚴(yán)格來說$\fracnhrtyas{△t}$并不等于小球球心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由此計算出的速度比真實值偏。ㄌ睢捌蟆薄ⅰ捌 被颉安蛔儭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一個原子核${\;}_{92}^{235}$U在中子的轟擊下發(fā)生一種可能的裂變反應(yīng),其裂變方程為${\;}_{92}^{235}$U+${\;}_{0}^{1}$n→X+${\;}_{38}^{94}$Sr+2${\;}_{0}^{1}$n,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140個核子
B.X原子核中含有86個中子
C.因為裂變時釋放能量,所以裂變后粒子的總質(zhì)量數(shù)增加
D.因為裂變時釋放能量,所以裂變后粒子的總電荷數(shù)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