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在“研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的實驗中,
(1)我們所運用的物理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2)如圖1,充滿電的兩個極板所帶電荷量不變,兩極板正對面積為S,極板間的距離為d,靜電計指針偏角為θ.實驗中,改變電容器的結構,關于可能看到的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保持d不變,減小S,則θ變大
B.保持d不變,減小S,則θ變小
C.保持S不變,增大d,則θ變小
D.保持S不變,增大d,則θ不變
(3)1999年日本原子能公司所屬敦賀灣核電站由于水管破裂導致高輻射冷卻劑外流.在此次事故的檢測中,應用了非電量變化(冷卻劑外泄使管中液面變化)轉移為電信號的自動化檢測技術.圖2展示了這種檢測的原理圖,圖中容器內裝有導電液體,可以看成電容器的一個電極,中間的芯柱可以看成電容器的另一個電極,芯柱外套有絕緣管(塑料或橡皮)作為電介質.電容器的兩個電極分別用導線接在指示器上,指示器上顯示的是電容的大小,我們則可以通過指示器顯示的數(shù)值判斷容器中液面的高低.請你具體判斷:如果指示器示數(shù)增大,容器中液面是升高了(填“升高了”或“降低了”)

分析 (1)明確本實驗中采用的科學方法為控制變量法;
(2)靜電計測定電容器極板間的電勢差,電勢差越大,指針的偏角越大.根據(jù)電容的決定式C=$\frac{?S}{4πkd}$分析極板間距離、正對面積變化時電容的變化情況,由于極板所帶電荷量不變,由電容的定義式C=$\frac{?S}{4πkd}$分析板間電勢差的變化,再確定靜電計指針的偏角變化情況.
(3)電容器的兩個電極是可以導電的,分別是金屬芯柱和導電液.容器中液面升高時,相當于金屬芯柱和導電液正對面積增大,電容增大

解答 解:(1)本實驗中需要分析決定電容的各種因素,故應采用控制變量法;
(2)A、B根據(jù)電容的決定式C=$\frac{?S}{4πkd}$得知,電容與極板的正對面積成正比,當保持d不變,減小S時,電容減小,極板所帶電荷量Q不變,則由電容的定義式C=$\frac{Q}{U}$分析可知板間電勢差增大,靜電計指針的偏角θ變大.故A正確,B錯誤.
C、D根據(jù)電容的決定式得知,電容與極板間距離成反比,當保持S不變,增大d時,電容減小,由電容的定義式分析可知板間電勢差增大,靜電計指針的偏角θ變大.故CD錯誤.
故選:A
(3)本裝置中改變的是正對面積,若指示器顯示出電容增大了,根據(jù)電容的決定式C=$\frac{?S}{4πkd}$,可知兩電極正對面積增大,容器中液面升高了;
故答案為:(1)控制變量法;(2)A;(3)升高了

點評 本題實質上是電容動態(tài)變化分析問題,關鍵抓住兩點:一是電容器的電量不變;二是關于電容的決定式和定義式的準確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為了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現(xiàn)提供如圖1所示的器材,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請思考探究思路并回到下列問題,(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頻率為50Hz)

(1)進行實驗操作時,首先要做的步驟是平衡摩擦力.
(2)當我們分別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并起來進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都保持一致,我們把第一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則第4次,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可記為4W
(3)由于橡皮筋對小車做功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以由打點計時器和紙帶測出,如圖所示,是其中兩次實驗打出的部分紙帶.由兩條紙帶可分別算出小車獲得的速度分別是v1=1.0m/s,v4=2.0m/s;速度的平方分別是v12=1.0${m}_{\;}^{2}/{s}_{\;}^{2}$,v42=4.0${m}_{\;}^{2}/{s}_{\;}^{2}$(以上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橡皮筋對小車做功與小車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一輛轎車前一半位移內在一般公路上行駛速度為15m/s,在后一半位移內上了高速公路速度為30m/s.設一般公路和高速公路在一直線上,則在這整個位移內的平均速度為20m/s.若前一半時間內在一般公路上行駛速度為15m/s,在后一半時間內上了高速公路速度為30m/s,則在這整個位移內的平均速度為22.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甲、乙兩物體在t=0時刻經(jīng)過同一位置沿x軸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 。
A.甲、乙在t=0到t=1 s之間沿加速度方向相同
B.乙在t=0到t=7 s之間的位移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間做單方向直線運動
D.甲、乙在t=6 s時的加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合外力做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時,先接通電源再松開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小車所受到的拉力F為0.20N.
(1)實驗前,木板左端被墊起一些,使小車在不受拉力作用時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平衡摩擦力.
(2)某同學選取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做分析,將小車剛開始運動時對應在紙帶上的點記為起始點O(圖2),在點跡清晰段依次選取七個計數(shù)點A、B、C、D、E、F、G,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測量出從起始點O至各計數(shù)點的距離x,計算出計數(shù)點對應小車的瞬間速度v、計數(shù)點與O點的速度平方差△v2、起始點O到計數(shù)點的過程中細繩對小車做的功W,其中,計數(shù)點D的三項數(shù)據(jù)中有一項沒有計算,請把計算結果填入表格中.


計數(shù)點OABCDEFG
x/cm15.5021.6028.6136.7045.7555.7566.77
v/(m•s-10.6560.7550.9531.051
△v2/(m2•s-20.4300.5700.9081.105
W/J0.04320.05720.09150.112
(3)根據(jù)表中數(shù)值以W為縱坐標、以△v2為橫坐標,在坐標紙上作出W-△V2圖象.
(4)根據(jù)圖3分析得到的結論:功W與速度的平方差△V2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剎車實驗,若從t=0時起汽車在運動過程中的位移x與速度的平方v2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時汽車的速度為10m/sB.剎車過程持續(xù)的時間為5s
C.剎車過程經(jīng)過3s的位移為7.5mD.剎車過程汽車加速度大小為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如圖所示,A、B兩小球之間用長6m的細線相連,將兩球相隔0.8s先后從同一高度處以4.5m/s的初速度水平拋出,g取10m/s2,求B拋出后經(jīng)多長時間A、B兩球連線可拉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已接電源的閉合電路里,關于電源的電動勢、內電壓、外電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外電壓增大,則內電壓增大,電源電動勢也會隨之增大
B.若外電壓減小,內電阻不變,內電壓也就不變,電源電動勢必然減小
C.若外電壓不變,則內電壓減小,電源電動勢也會隨內電壓減小
D.若外電壓增大,則內電壓減小,電源的電動勢始終等于二者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物體質量及斜面傾角是否有關系.實驗室提供如下器材:
A.表面光滑的長木板(長度為L);    
B.小車;      
C.質量為m的鉤碼若干個;
D.方木塊(備用于墊木板);          
E.米尺;      
F.秒表.
(1)實驗過程: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傾角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實驗中,通過向小車放入鉤碼來改變物體的質量,只要測出小車由斜面頂端滑至底端所用的時間t,就可以由公式a=$\frac{2L}{{t}^{2}}$求出a,某同學記錄了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質量
時間
t次數(shù)
MM+mM+2m
11.421.411.42
21.401.421.39
31.411.381.42
根據(jù)以上信息,我們發(fā)現(xiàn),在實驗誤差范圍內質量改變之后平均下滑時間不改變填“改變”或“不改變”),經(jīng)過分析得出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為無關.
第二步,在物體質量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傾角的關系.實驗中通過改變方木塊墊放位置來調整長木板傾角,由于沒有量角器,因此通過測量出木板頂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傾角α的正弦值sinα=$\frac{h}{L}$.某同學記錄了高度h和加速度a的對應值如下表:
L(m)1.001.001.001.001.00
h(m)0.100.200.300.400.50
sinα=$\frac{h}{L}$0.100.200.300.400.50
a(m/s20.971.9502.9253.9104.900
請先在如圖所示的坐標紙上建立適當?shù)淖鴺溯S后描點作圖,然后根據(jù)所作的圖線求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0m/s2(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進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傾角的關系為加速度a與斜面傾角α的正弦值sinα成正比.
(2)該探究小組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