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9.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現(xiàn)提供如圖甲中所示實驗裝置.請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消除小車與木板之間摩擦力的影響應采取的做法是C
A.將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B.將木板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C.使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
D.使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能夠靜止在木板上
(2)在實驗中,得到一條打點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且間距s1、s2、s3、s4、s5、s6已量出,則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
(3)有一組同學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他們在軌道水平和傾斜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丙所示.圖線①(選填“①”或“②”)是在軌道傾斜情況下得到的;小車及車中的砝碼總質量m=0.5kg.

分析 (1)平衡摩擦力就是讓小車在無拉力的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3)由圖象可知,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沒有拉力時小車就有加速度,該同學實驗操作中平衡摩擦力過大,即傾角過大,根據圖示圖象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小車質量.

解答 解:(1)平衡摩擦力就是讓小車在無拉力的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所以平衡時應為: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故C正確,
故選:C;
(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可知,加速度為:
a=$\frac{{s}_{4}-{s}_{1}+{s}_{5}-{s}_{2}+{s}_{6}-{s}_{3}}{9{T}^{2}}$=$\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
(3)由圖象可知,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沒有拉力時小車就有加速度,該同學實驗操作中平衡摩擦力過大,即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右端墊得過高.所以圖線①是在軌道右側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
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a=$\frac{1}{m}$F,由圖示圖象可知,a-F圖象的斜率:k=$\frac{1}{m}$=$\frac{△a}{△F}$=$\frac{4-2}{1}$=2,小車質量:m=0.5kg;
故答案為:(1)C;(2)$\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3)①;0.5.

點評 對于實驗我們要明確實驗原理、具體實驗操作以及數(shù)據處理等,同時要清楚每一項操作存在的理由,只有掌握好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才能順利解決實驗題目,所以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學習和訓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設計了銅球斜面實驗,他在實驗中用過的方法有( 。
A.用秒表計時,并用刻度尺測量位移
B.用電火花計時器打出紙帶進行數(shù)據分析
C.改變斜面傾角,比較各種角度下$\frac{x}{t^2}$值的大小
D.用閃光照相法拍攝小球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再進行數(shù)據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玩具汽車停在模型橋面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橋面受向下的彈力,是因為汽車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B.汽車沒有發(fā)生彈性形變
C.汽車受彈力的方向與橋梁恢復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同
D.汽車受彈力的方向與汽車發(fā)生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阻力的關系.

(1)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D(選填字母代號).
A.調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牽引木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B.在調節(jié)木板傾斜度平衡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時,將裝有砝碼的砝碼桶通過定滑輪拴在木塊上
C.實驗時,先放開木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通過增減木塊上的砝碼改變質量時,不需要重新調節(jié)木板傾斜度
(2)為使砝碼桶及桶內砝碼的總重力在數(shù)值上近似等于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拉力,應滿足的條件是砝碼桶的總質量遠小于木塊和木塊上砝碼的總質量(選填:“遠大于”“遠小于”或“近似等于”).
(3)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2所示).
①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加速度a與小車受到的合力F成正比;
②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
③甲、乙兩同學在同一實驗室,各取該套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上均不放砝碼,在沒有平衡摩擦力的情況下,研究加速度α與拉力F的關系,分別得到了如圖3中所示的甲、乙兩條直線,設甲、乙用的木塊質量分別為m、m,甲、乙用的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μ,由圖可知,m<m,μ>μ(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所示,有理想邊界的勻強磁場寬度為H,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紙面向里.正方形金屬線框abcd的質量為m,電阻為R,邊長為L(L<H).將線框從磁場上方某一高處以速度v0水平拋出一段時間后勻速進入磁場,線框剛離開磁場時與剛進入磁場時的速度相同,運動過程中線框的ab邊始終與磁場邊界平行.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
(1)線框剛進入磁場時的速度大小;
(2)線框穿出磁場過程中,流過線框橫截面的電荷量;
(3)線框穿過磁場下邊界所經過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實驗小組利用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1)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D(填字母代號).
A.調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牽引木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B.在調節(jié)木板傾斜度平衡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時,將裝有砝碼的砝碼桶通過定滑輪拴在木塊上
C.實驗時,先放開木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通過增減木塊上的砝碼改變質量時,不需要重新調節(jié)木板傾斜度
(2)為使砝碼桶及桶內砝碼的總重力在數(shù)值上近似等于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拉力,應滿足的條件是砝碼桶及桶內砝碼的總質量遠小于木塊和木塊上砝碼的總質量.(填“遠大于”“遠小于”或“近似等于”)
(3)甲、乙兩同學在同一實驗室,各取一套圖示的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上均不放砝碼,在沒有平衡摩擦力的情況下,研究加速度a與拉力F的關系,分別得到圖2中甲、乙兩條直線.設甲、乙用的木塊質量分別為m、m,甲、乙用的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μ,由圖可知,m小于m,μ大于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外力F、物體質量M間的關系時,采用如下圖3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m<<M時,才可以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重力.
(2)另兩組同學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由于他們操作不當,這兩組同學得到的a-F關系圖象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其原因分別是:

圖1:隨著F的增大,m不滿足遠小于M的條件;
圖2: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傾角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a、b兩物塊可視為質點,在a以初速度v0從地面豎直上拋的同時,b以初速度v0滑上傾角為θ=30°的足夠長的斜面.已知b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frac{\sqrt{3}}{2}$,重力加速度為g,求當a落地時,b離地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夏日的傍晚,大家在莆田某同學家院子里的荔枝樹下乘涼,看到樹梢掛著沉甸甸的誘人的荔荔果實,獲得主人同意后,同學們想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用豎直上拋小石子的辦法擊落荔枝,同學們看到果實高度約與附近一座三層樓的樓頂同高,每層樓高約3m.請你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幫他們估算,小石子要上升到荔枝所在的高度,從地面上拋小石子的初速度至少應多大?(忽略空氣阻力.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