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明確紙帶法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和實驗原理;若紙帶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得紙帶上的點間距,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
根據(jù)逐差法可求得重力加速度的大。
解答 解:(1)A、實驗中為了有效利用紙帶應(yīng)先開電源再放紙帶,故A正確,B錯誤;
C、測量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距離時,不要分段測量各段位移,應(yīng)一次測出各計數(shù)點與0計數(shù)點的距離,然后逐一相減,得出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距離的數(shù)值;故C錯誤;
D、為了準確測量,應(yīng)舍去開頭比較密集的點,選擇紙帶上點比較清晰的部分來處理數(shù)據(jù),故D正確;
(2)由于物體下落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zhì)量無關(guān),故不需要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
(3)由于兩計數(shù)點間有兩個點,而打點間隔為0.02s,故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3×0.02=0.06s;
(4)由圖可知,x2=72.8mm=0.0728m,x3=107.8mm=0.1078m;2點的速度等于13間的平均速度,故v=$\frac{{x}_{2}+{x}_{2}}{2T}$=$\frac{0.0728+0.1078}{0.06×2}$=1.52m/s;
(5)根據(jù)△x=aT2可得:
a=$\frac{{x}_{36}-{x}_{03}}{9{T}^{2}}$;由圖可知,x03=37.5+72.8+107.8(mm)=218.1mm=0.2181m;
x36=143.1+178.0+213.3=534.4mm=0.5344m
代入解得:a=9.76m/s2;
故答案為:(1)AD;(2)不需要;(3)0.06;(4)1.52;(5)9.76.
點評 本題考查利用紙帶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實質(zhì)上就是根據(jù)紙帶測量加速度的實驗,要注意明確實驗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以及逐差法的正確使用.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t/(s) | 0.0 | 0.2 | 0.4 | … | 1.2 | 1.4 | … |
V/(m/s) | 0.0 | 1.0 | 2.0 | … | 1.1 | 0.7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因不帶電而不會張開 | B. | 因都帶正電荷而張開 | ||
C. | 因都帶負電荷而張開 | D. | 因帶異種電荷而不會張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汽車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 |
B. | 車速只要低于vc,車輛便一定會向內(nèi)側(cè)滑動 | |
C. | 車速只要高于vc,車輛便一定會向外側(cè)滑動 | |
D. | 當(dāng)路面結(jié)冰時,與未結(jié)冰時相比,vc的值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2t0-3t0之間的某一時刻B能追上A | |
B. | F1和F2的大小之比是8:1 | |
C. | 物體A、B的位移大小之比是6:5 | |
D. | 整個運動過程中F1和F2做功之比是3: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a=3Fb | B. | Fa=$\sqrt{3}$Fb | C. | Fa=$\frac{\sqrt{3}}{3}$Fb | D. | Fa=$\frac{1}{3}$F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頻率恰好為v0的入射光需要照射一定的時間才能使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yīng) | |
B. | 該金屬的逸出功等于hv0 | |
C. | 若已知電子電量e,就可以求出普朗克常量h | |
D. | 入射光的頻率為3v0時,產(chǎn)生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2hv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