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35103  135111  135117  135121  135127  135129  135133  135139  135141  135147  135153  135157  135159  135163  135169  135171  135177  135181  135183  135187  135189  135193  135195  135197  135198  135199  135201  135202  135203  135205  135207  135211  135213  135217  135219  135223  135229  135231  135237  135241  135243  135247  135253  135259  135261  135267  135271  135273  135279  135283  135289  135297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物體在一直線上做初速度為v0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運動,設(shè)第一個時間間隔T內(nèi)位移為x1,第二個T內(nèi)位移為x2,第三個T內(nèi)位移為x3,…,第n個T內(nèi)位移為xn
證明:△x=x2-x1=x3-x2…=xn-xn-1=a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四個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體做加速運動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某物體以v0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此后連續(xù)兩個的2s內(nèi)物體通過的位分別為l0m和18m,求:
(1)該物體的初速度;
(2)該物體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一汽車由A點出發(fā)沿直線運動,開始做加速度為a1=3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接著做加速度為a2=2m/s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抵達B點時恰好靜止,如果AB的總長度為240,試求汽車從開始運動到靜止所用的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繩子、滑輪的質(zhì)量及摩擦均不計,物體A重8N,物體B重5N,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面對A的支持力是5 NB.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0N
C.物體A對地面的壓力為8ND.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輛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4m/s,經(jīng)過4s速度達到12 m/s,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汽車的加速度為2m/s2B.汽車每秒速度的變化量為2 m/s
C.汽車的平均速度為8m/sD.汽車的位移為30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宇宙中的物體有的靜止,有的運動
B.在有云的夜晚,抬頭望月,發(fā)現(xiàn)”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這是以云為參考系
C.參考系就是不運動的物體
D.同一個運動,不管對什么參考系,觀察結(jié)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交通路口是交通事故多發(fā)地,駕駛員到交通路口時應格外小心,現(xiàn)有甲、乙汽車沿同一平直馬路同向勻速行駛,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它們行駛的速度均為v0=10m/s.當兩車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時,甲車司機看到綠燈已轉(zhuǎn)換成黃燈.立即緊急剎,乙車司機為了避免與甲車相撞也緊急剎車.已知甲車緊急剎車的加速度大小a1=5m/s2,乙車緊急剎車的加速度大小a2=4m/s2,乙車司機的反應時間△t=0.5s,(即乙車司機看到甲車剎車后0.5s才開始剎車),則:
(1)若甲車司機看到黃燈時車頭距離警戒線10.2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闖紅燈?
(2)為保證兩車在緊急剎車過程中不相撞,甲、乙兩車在行駛過程中應保持多大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小球以某一初速度沖上一傾斜的斜面,最終靜止在斜面上,已知小球在第1s內(nèi)的位移為14m,停止運動前的倒數(shù)第2s內(nèi)的位移為6m,求:
(1)小球沖上斜面的初速度大小;
(2)小球沖上斜面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之比為m:m=5:1,甲從高H處自由落下的同時乙從高2H處自由落下,若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時,乙距地面的高度為H
C.甲、乙落地時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2
D.甲、乙兩物體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