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驗設計是化學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用對比實驗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請根據(jù)下列實驗要求回答相關問題,
實驗一實驗二
【實驗一】振蕩3個礦泉水塑料瓶,觀察到塑料瓶變癟的程度為A>B>C,其中變渾濁的瓶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對比A瓶與C(填“B”或“C”)瓶的實驗現(xiàn)象,可證明CO2能與NaOH發(fā)生反應.
【實驗二】觀察到C裝置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干燥的石蕊試紙無變化,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結論是CO2+H2O=H2CO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分析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有: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也不供給呼吸;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用對比實驗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實驗一中振蕩3個礦泉水塑料瓶,觀察到塑料瓶變癟的程度為A>B>C,其中變渾濁的瓶內發(fā)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對比A瓶與C瓶的實驗現(xiàn)象,可證明CO2能與NaOH發(fā)生反應.

解答 解:(1)用對比實驗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一中振蕩3個礦泉水塑料瓶,觀察到塑料瓶變癟的程度為A>B>C,其中變渾濁的瓶內發(fā)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對比A瓶與C瓶的實驗現(xiàn)象,可證明CO2能與NaOH發(fā)生反應;故答案為:Ca(OH)2+CO2=CaCO3↓+H2O;C;
(2)實驗二觀察到C裝置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干燥的石蕊試紙無變化,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故答案為:干燥的石蕊試紙無變化,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CO2+H2O=H2CO3;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質、空氣組成的測定、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等,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二氧化碳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在自然界中實現(xiàn)了碳循環(huán).要加強記憶有關的知識點,并理解應用.本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填空題題和實驗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敘述的是( �。�
A.
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石灰石
B.
等質量的鐵和鎂與足量的、等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反應
C.
一定溫度下,向接近飽和的氯化鈉溶液中不斷加入氯化鈉固體
D.木炭在高溫下和氧化銅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方法不正確的是(  )
A.N2(O2)--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
B.CO2(CO)--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CaCl2溶液(HCl溶液)--加入過量的碳酸鈣固體,過濾
D.Fe(Cu)--加入過量的稀硫酸,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春天到了,去郊游野炊實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問題,你是如何怎么處理的?
(1)對野炊有經驗的人會告訴你,餐具最好是導熱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得,你準備帶的餐具是用:A制的(填字母);
A.金屬    B.陶瓷    C.無所謂
(2)野餐食譜如下:主食:饅頭  配菜:烤火腿、鯽魚湯、五香豆干.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質、糖類、油脂、無機鹽和水等營養(yǎng)素,從營養(yǎng)角度來看,你準備再添一樣C(填字母);
A.炒雞蛋    B.牛奶    C.黃瓜    D.烤野兔肉
(3)在引燃細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滿枯枝,結果反而燃燒不旺,并產生很多濃煙,說明物質充分燃燒需要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
(4)若不小心被蚊蟲叮咬(蚊蟲能分泌出蟻酸),下列物質可用于涂抹以減輕疼痛的是C(填字母);
A.食醋(pH<7)B.食鹽水(pH=7)C.肥皂水(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A.液氧B.生鐵C.楊梅酒D.鉛筆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用化學用語填空:
(1)預防骨質疏松應補充的元素是Ca;(2)4個氮原子4N;   
(3)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陰離子OH-;(4)家庭廚房中用的最多的鹽類是NaCl;
(5)保持氫氣化學性質最小的微粒是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小明同學在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稀硫酸一會兒,發(fā)現(xiàn)忘記了加指示劑.為了確定硫酸和氫氧化鈉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小明從燒杯中取了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一支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的酚酞試液、振蕩,觀察到酚酞試劑不變色.于是她得出“兩種物質已恰好完全反應的結論.”
(1)你認為她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不正確,理由是:如果稀硫酸過量,滴入的酚酞試液也不變色
(2)請你另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上述燒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寫下表:
實驗方法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結論
用玻璃棒蘸取反應后的溶液,涂在pH試紙上若pH大于7,
若pH等于7
若pH小于7
沒有恰好反應,
恰好反應
沒有恰好反應
(3)寫出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4)反思,試舉中和反應生活中的應用改良酸性土壤(舉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甲同學認為Ca(OH)2與CO2反應,而NaOH與CO2不能反應,因為實驗室檢驗CO2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乙同學想通過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請你與乙同學一起在實驗室完成以下實驗.

(1)【提出假設】NaOH能與CO2反應.
(2)【設計方案】
①CO2的制�。�
a.實驗室制取CO 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b.如圖所示裝置中,正確的發(fā)生裝置是C(填字母),不選擇其他發(fā)生裝置的理由是該反應是固體和液體在常溫下進行的,故排除A,而B中長頸漏斗未插入液面以下,導管反而插入到了液面以下,操作錯誤故發(fā)生裝置選C(答一種).
c.實驗開始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驗證假設】
取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為了探究兩者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乙同學與同學們經過討論,提出以下三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NaOH未與CO2反應;
方案二: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NaOH與CO2發(fā)生了反應;
方案三:向所得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溶液變渾濁,說明NaOH與CO2發(fā)生了反應.
你認為三種方案中,可行的是方案二和方案三,其他方案不可行的理由是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故不能通過無色酚酞變色判斷是否發(fā)生反應.
(3)【總結反思】實驗室里NaOH易變質,因此實驗室里的氫氧化鈉必須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對二甲苯(PX)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學式為C8H10,它是無色透明液體,具有芳香氣味,可燃,能用于生產滌綸纖維、染料等.下列有關PX的說法正確( �。�
A.PX是由8個碳原子和10個氫原子構成的
B.PX不完全燃燒可能會生成炭黑
C.PX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8:10
D.PX蒸氣泄漏遇到明火一定發(fā)生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