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1)為了研究化學反應A+B═C+D的能量變化情況,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當向盛有A的試管中滴加試劑B時,看到U形管中甲處液面下降乙處液面上升.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反應為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②A和B的總能量比C和D的總能量__(填“高”或“低”)。
③反應物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__(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學鍵形成放出的能量.
(2)已知:H2(g)+1/2O2(g)===H2O(g),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則:
①a、b、c分別代表什么意義?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該反應是_________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kJ(用字母表示)
【答案】 放熱 高 低 舊的化學鍵斷裂所需要的能量 新的化學鍵形成所放出的能量 總反應所放出的能量 放熱 c(或b-a)kJ
【解析】(1)①由于發(fā)生反應A+B═C+D,U型管中甲處液面下降乙處液面上升,根據(jù)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可以判斷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答案為:放熱;
②由于A+B═C+D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A和B的總能量比C和D的總能量高,故答案為:高;
③化學反應中舊鍵斷裂吸收能量,新鍵生成放出能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則反應物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化學鍵形成放出的能量,故答案為:低
(2)①圖象分析可知,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實質是斷裂化學鍵吸收的熱量減去形成化學鍵放出的熱量,所以a表示舊的化學鍵斷裂所需要的能量,b表示新的化學鍵形成所放出的能量;c表示的是總反應所放出的能量;故答案為:舊的化學鍵斷裂所需要的能量;新的化學鍵形成所放出的能量;總反應所放出的能量;
②反應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反應是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為c(或b-a)kJ,故答案為:放熱;c(或b-a)kJ。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的轉化中,不能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實現(xiàn)的是
A. Fe→Fe3O4B. C→CO2
C. CaO→Ca(OH)2D. S→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25℃時0.1mol/L的氨水.請回答以下問題:
(1)若向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銨固體,此時溶液中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其恰好中和,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所得溶液的pH7(填“>”、“<”或“=”),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的pH=7,此時c(NH4+)=amol/l,則c(SO )=;
(4)若向氨水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與硫酸的體積比為1:1,則所得溶液中各離子物質的量濃度由大到小的關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并開展研究(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
(1)當將A慢慢滴入甲瓶后,觀察到甲瓶上的氣球慢慢鼓起,則A和B分別可能是下列組合中的______(填選項序號)。
①稀硫酸和NaHCO3溶液 ②濃硫酸和NaOH溶液
③NaCl溶液和KNO3溶液 ④蒸餾水和NH4NO3固體
(2)將少量C慢慢推入乙瓶。
①若觀察到乙瓶內的氣球慢慢鼓起,且C為蒸餾水,則氣體D可能為________(任填一種物質的化學式)。
②若C為O2,氣體D為NO,則能觀察到乙瓶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他們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①將水滴入試管后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這是因為該反應為__________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____________(填“高”或“低”,下同),反應物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總能量________于生成物化學鍵形成時放出的總能量。
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中能量的主要轉化形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小組為了研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實驗內容及記錄】
實驗編號 | 室溫下,試管中所加試劑及其用量/mL | 溶液褪至無色所需時間/min | |||
0.6mol/L H2C2O4溶液 | H2O | 3mol/L 稀H2SO4溶液 | 0.05mol/L KMnO4溶液 | ||
1 | 3.0 | 2.0 | 2.0 | 3.0 | 1.5 |
2 | 2.0 | 3.0 | 2.0 | 3.0 | 2.7 |
3 | 1.0 | 4.0 | 2.0 | 3.0 | 3.9 |
請回答:
(1)根據(jù)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2)利用實驗1中的數(shù)據(jù),計算用KMnO4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 .
(3)該小組同學根據(jù)經(jīng)驗繪制了n(Mn2+)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1所示,但有同學查閱已有的實驗資料發(fā)現(xiàn),該實驗過程中n(Mn2+)隨時間變化的實際趨勢如圖2所示.
該小組同學根據(jù)圖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設,并繼續(xù)進行實驗探究.
①該小組同學提出的假設是 .
②請你幫助該小組同學完成實驗方案,并填寫表中空白
實驗編號 | 室溫下,試管中所加試劑及其用量 | 再向試管中加入某種固體 | 溶液褪至無色所需時間/min | |||
0.6mol/L H2C2O4溶液 | H2O | 3mol/L 稀H2SO4溶液 | 0.05mol/L KMnO4溶液 | |||
4 | 2.0 | 2.0 | 3.0 | MnSO4 | t |
③若該小組同學提出的假設成立,應觀察到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二氧化氯(ClO2)、鐵酸鈉(Na2FeO4摩爾質量為166g/mol)等新型凈水劑替代傳統(tǒng)的凈水劑Cl2對淡水進行消毒是城市飲用水處理新技術.ClO2和Na2FeO4在水處理過程中分別被還原為Cl﹣和Fe3+ .
(1)如果以單位質量的氧化劑所得到的電子數(shù)來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種消毒殺菌劑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2)Na2FeO4溶于水會放出一種無色無味氣體,其殺菌消毒、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的原理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 .
(3)工業(yè)以CH3OH與NaClO3為原料在酸性條件下制取ClO2 , 同時產生CO2氣體,已知該反應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為2ClO3﹣+2Cl﹣+4H+=2ClO2↑+Cl2↑+2H2O.①寫出第二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②工業(yè)生產時需在反應物中加少量Cl﹣ , 其作用是 .
③生產中會發(fā)生副反應ClO3﹣+Cl﹣+H+﹣Cl2↑+H2O(未配平),若測得反應后的混合氣體中Cl2的體積分數(shù)為3/73,則起始投料時CH3OH與NaCl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4)已知二氧化氯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其熔點為﹣59℃,沸點為11.0℃,易溶于水.ClO2也可以看做是亞氯酸(HClO2)和氯酸(HClO3)的混合酸酐.工業(yè)上用稍潮濕的KClO3和草酸在60℃時反應制得.某學生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模擬工業(yè)制取及收集ClO2 , 其中A為ClO2的發(fā)生裝置,B為ClO2的凝集裝置,C為尾氣吸收裝置.請問:①A部分還應添加溫度控制(如水浴加熱)裝置,B部分還應補充什么裝置;
②C中應裝的試劑為 . C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現(xiàn)行中學化學教科書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個編號表示一種元素,請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l)②表示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號).
(2)②③④⑤⑧和⑨這六種元素的簡單離子半徑由小到大排序為:__________(用離子符號表示);上表所示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的是 ______ (填元素符號);⑦⑧⑨這三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3)元素⑨的單質可以用來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______ (填化學式);用電子式表示元素⑤與⑨形成化合物的過程 ______ .
(4)上述元素中,單質能與水劇烈反應且水作還原劑,此單質是_________(填化學式)
(5)寫出元素④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元素⑥的最高價氧化物相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 .
(6)某同學為了比較元素⑧和⑨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① 裝置B中溶液的溶質為______(寫化學式).
② 裝置C中盛放燒堿稀溶液,目的是______.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