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是周期表中的前20號元素,原子序數(shù)逐漸增大.A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其原子的原子核內(nèi)可能沒有中子.B的基態(tài)原子中電子占據(jù)三種能量不同的原子軌道,且每種軌道中的電子總數(shù)相等;C元素原子最外層p能級比s能級多1個電子;D原子p軌道上成對電子數(shù)等于未成對電子數(shù);E的常見化合價為+3;F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shù)和為4; G+的M層電子全充滿.用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回答下列問題:
(1)G的基態(tài)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
 
,周期表中F屬于
 
區(qū).
(2)B與F形成的一種非極性分子的電子式為
 
;F的一種具有強還原性的氧化物分子的VSEPR模型為
 

(3)BD2在高溫高壓下所形成的晶胞如圖所示.該晶體的類型屬于
 
(選填“分子”、“原子”、“離子”或“金屬”)晶體
(4)設C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為甲,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為乙,甲與乙反應的產(chǎn)物為丙.常溫下,有以下3種溶液:①pH=11的甲的水溶液  ②pH=3的乙的水溶液  ③pH=3的丙溶液,3種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之比為
 

(5)丁、戊分別是E、F兩種元素最高價含氧酸的鈉鹽,丁、戊溶液能發(fā)生反應.當丁、戊溶液以物質的量之比為1:4混合后,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
 

(6)A和C形成的某種氯化物CA2Cl可作殺菌劑,其原理為CA2Cl遇水反應生成一種具有強氧化性的含氧酸,寫出CA2Cl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7)往G的硫酸鹽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可生成一種配合物X,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中所含化學鍵有離子鍵、極性鍵和配位鍵
B.X中G2+給出孤對電子,NH3提供空軌道
C.組成X的元素中第一電離能最大的是氧元素
D.SO42-與PO43-互為等電子體,空間構型均為正四面體.
考點:位置結構性質的相互關系應用,晶胞的計算
專題: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專題
分析:A、B、C、D、E、F是周期表中的前20號元素,原子序數(shù)逐漸增大.A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其原子的原子核內(nèi)可能沒有中子,則A為氫元素.B的基態(tài)原子中電子占據(jù)三種能量不同的原子軌道,且每種軌道中的電子總數(shù)相等,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2,則B為碳元素;D原子p軌道上成對電子數(shù)等于未成對電子數(shù),外圍電子排布為ns2np4,處于ⅥA族,F(xiàn)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shù)和為4,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故D為氧元素、F為硫元素;C元素原子最外層p能級比s能級多1個電子,外圍電子排布為ns2np3,處于ⅤA族,原子序數(shù)小于氧元素,故C為氮元素;E的常見化合價為+3,原子序數(shù)大于氧元素小于硫元素,故E為Al; G+的M層電子全充滿,則G原子的核外電子=2+8+18+1=29,故G為Cu元素,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F是周期表中的前20號元素,原子序數(shù)逐漸增大.A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其原子的原子核內(nèi)可能沒有中子,則A為氫元素.B的基態(tài)原子中電子占據(jù)三種能量不同的原子軌道,且每種軌道中的電子總數(shù)相等,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2,則B為碳元素;D原子p軌道上成對電子數(shù)等于未成對電子數(shù),外圍電子排布為ns2np4,處于ⅥA族,F(xiàn)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shù)和為4,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故D為氧元素、F為硫元素;C元素原子最外層p能級比s能級多1個電子,外圍電子排布為ns2np3,處于ⅤA族,原子序數(shù)小于氧元素,故C為氮元素;E的常見化合價為+3,原子序數(shù)大于氧元素小于硫元素,故E為Al; G+的M層電子全充滿,則G原子的核外電子=2+8+18+1=29,故G為Cu元素,
(1)G為Cu,基態(tài)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d104s1,F(xiàn)為S元素,在周期表中屬于p區(qū),故答案為:3d104s1;p;
(2)C元素與S元素形成的一種非極性分子為CS2,電子式為;S元素的一種具有強還原性的氧化物為SO2,分子中S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2+
6-2×2
3
=3,該分子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為:;平面三角形;
(3)由CO2在高溫高壓下所形成的晶胞可知,C原子與掌握4個O原子形成4個C-O鍵,而O原子與周圍2個C原子形成2個C-O鍵,形成立體網(wǎng)狀結構,屬于原子晶體,
故答案為:原子;
(4)甲為氨氣,乙為硝酸,丙為硝酸銨,常溫下,①pH=11的氨水中氫離子為水電離產(chǎn)生,故水電離出的c(H+)=10-11mol/L,
②pH=3的硝酸的水溶液中水電離產(chǎn)生的氫離子等于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故水電離出的c(H+)=10-11mol/L,
③pH=3的硝酸銨溶液中氫離子為水電離產(chǎn)生,故水電離出的c(H+)=10-3mol/L,
則3種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之比=10-11mol/L:10-11mol/L:10-3mol/L=1:1:108,
故答案為:1:1:108;
(5)丁、戊分別是E、F兩種元素最高價含氧酸的鈉鹽,丁、戊溶液能發(fā)生反應,則丁為NaAlO2、丙為NaHSO4,當丁、戊溶液以物質的量之比為1:4混合后,發(fā)生反應:2NaAlO2+8NaHSO4=Al2(SO43+5Na2SO4+4H2O,溶液中鋁離子水解,溶液呈酸性,鈉離子濃度最大,硫酸根濃度大于鋁離子,故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c(Na+)>c(SO42-)>c(A l3+)>c(H+)>c(OH-),
故答案為:c(Na+)>c(SO42-)>c(A l3+)>c(H+)>c(OH-);
(6)氯化物NH2Cl可作殺菌劑,其原理為NH2Cl遇水反應生成一種具有強氧化性的含氧酸,應生成HClO,還生成NH3,NH2Cl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2Cl+H2O═HClO+NH3
故答案為:NH2Cl+H2O═HClO+NH3;
(7)往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可生成一種配合物X為[Cu(NH34]SO4
A.[Cu(NH34]SO4中所含化學鍵有離子鍵、極性鍵和配位鍵,故A正確;
B.[Cu(NH34]SO4中Cu2+提供空軌道,NH3給出孤對電子,故B錯誤;
C.[Cu(NH34]SO4的元素中第一電離能最大的是氮元素,故C錯誤;
D.SO42-中S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4+
6+2-2×4
2
=4,沒有孤電子對,故SO42-為正四面體結構,SO42-與PO43-互為等電子體,PO43-也正四面體結構,故D正確,
故答案為:AD.
點評:本題比較綜合,涉及元素推斷、核外電子排布、分子結構、溶液pH相關計算、離子濃度比較、配合物等,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小組為研究電化學原理,設計如圖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和b不連接時,鐵片上會有金屬銅析出
B、a和b用導線連接時,銅片上發(fā)生的反應為:Cu2++2e-=Cu
C、無論a和b是否連接,鐵片均會溶解,溶液從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D、a和b用導線連接時,SO42-向銅電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年9月以來,我國很多地區(qū)大面積出現(xiàn)霧霾,特別是華中華北尤其嚴重,汽車尾氣、燃煤廢氣和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都是形成霧霾的原因.
(1)用于凈化汽車尾氣的反應為:2NO(g)+2CO(g) 
催化劑
2CO2(g)+N2(g)△H<0,在一定溫度下,如圖1在一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在t1時刻達到平衡狀態(tài).
①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A.在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1mol CO2的同時消耗了1mol CO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
D.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變化
②在t2時刻將容器的容積迅速擴大到原來的2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t3時刻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之后不再改變條件.請在圖1中補充畫出從t2到t4時刻正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2)CO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大,CO治理問題屬于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鎳與C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i(s)+4CO(g)?Ni(CO)4(g),鎳與CO反應會造成鎳催化劑中毒.為防止鎳催化劑中毒,工業(yè)上常用SO2除去CO,生成物為S和CO2.已知相關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2則用SO2除去CO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3)NH3催化還原氮氧化物(SCR)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煙氣氮氧化物脫除技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2NH3(g)+NO(g)+NO2(g)
180℃
催化劑
2N2(g)+3H2O(g)△H<0.為提高氮氧化物的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任意填一種)
 

(4)已知反應:CO(g)+H2O(g)?CO2(g)+H2(g),現(xiàn)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得到如下三組數(shù)據(jù):
實驗組 溫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
CO H2O H2 CO
1 650 4 2 1.6 2.4 6
2 900 2 1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①實驗1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K=
 
(保留小數(shù)點后二位);
②實驗3中,若平衡時,CO的轉化率大于水蒸氣,則a、b必須滿足的關系是
 
;
③該反應的△H
 
O(填“>”或“<”);若在900℃時,另做一組實驗,在此容器中加入10mol CO、5mol H2O、2mol CO2、5mol H2,則此時V
 
V(填“>”或“<”);
(5)工業(yè)廢氣中含有的NO2還可用電解法消除.用NO2為原料可制新型綠色硝化劑N2O5.制備方法之一是先將NO2轉化為N2O4,然后采用電解法制備N2O5,裝置如圖3.Pt乙為
 
極,電解池中生成N2O5的電極反應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Ⅰ)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研究有關電化學的問題.當閉合該裝置的電鍵時,觀察到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了偏轉.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裝置的名稱是
 
 (填“原電池”或“電解池”).
(2)寫出電極反應式:Pt極
 
; 當甲中產(chǎn)生0.1mol氣體時,乙中析出銅的質量應為
 

(3)若乙中溶液不變,將其電極都換成銅電極,電鍵閉合一段時間后,乙中溶液的顏色
 
(填“變深”、“變淺”或“無變化”).
(4)若乙池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的Cu(OH)2后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則電解過程中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
 
.(用NA表示)
(Ⅱ)由Cu2+、Cl-、Na+、SO42-四種離子中的兩種離子組成的電解質溶液若干種,可選用鐵電極、銅電極、鉑電極進行電解實驗.
(1)欲使鐵制品表面鍍銅,應以
 
為陽極,電解質溶液為
 

(2)以鉑作陽極電解
 
溶液時,溶液的堿性有明顯增強,且溶液保澄清,電解時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目前世界上60%的鎂是從海水中提取的.某�;瘜W興趣小組對這個課題展開了探究.已知海水提鎂的主要步驟如下:

興趣小組就這個課題提出了以下問題:
(一)在海水提鎂的過程中如何實現(xiàn)對鎂離子的富集?
甲、乙、丙三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沉淀劑.
乙:高溫加熱蒸發(fā)海水后,再加入沉淀劑.
丙:利用曬鹽后的苦鹵水,再加入沉淀劑.
通過分析比較,丙同學觀點更為合理、科學,請你簡述理由:
 

(二)在海水提鎂的過程中如何實現(xiàn)鎂離子的分離?
(1)操作1是
 

(2)試劑②是
 
(填化學式).
(3)無水MgCl2在熔融狀態(tài)下,通電后會產(chǎn)生Mg和Cl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C、D、E是中學化學中五種常見元素,有關信息如下:
元素 有關信息
A 其氫化物水溶液呈堿性
B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 單質須保存在煤油中
D 單質與NaOH溶液反應可用于生產(chǎn)漂白液
E 單質是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屬,其制品在潮濕空氣中易被腐蝕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氫化物結構式是
 
,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變紅的原因(用電離方程式解釋)為:
 

(2)A、D的氫化物相互反應,產(chǎn)生白色固體,對該固體中陽離子存在檢驗的操作方法是:
 

(3)A與B可組成質量比為7:16的三原子分子,該物質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A、B兩個裝置中兩個燒杯分別盛有足量的CuCl2溶液:
(1)A、B兩個裝置中屬于原電池的是
 
(填標號,下同),屬于電解池的是
 

(2)A池中Zn是
 
極,發(fā)生
 
反應,電極反應式為
 
;Cu極電極反應式為
 

(3)B池中左邊碳棒是
 
極,發(fā)生
 
反應;右邊碳棒電極反應式為
 
;若通電過程中有0.2mol電子轉移,左邊碳棒析出
 
g,標準狀況下右邊碳棒產(chǎn)生氣體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將鋅片和銀片浸入稀硫酸中組成原電池,兩極間連接一個電流計.鋅片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
 
,銀片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
 

(2)若該電池中兩極的總質量為100g,工作一段時間后,取出鋅片和銀片洗干凈后稱量,總質量為67.5g,則產(chǎn)生氫氣的體積(標準狀況)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反應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
A、Cl2與水反應
B、CO還原氧化鐵
C、過氧化鈉與CO2反應制O2
D、鈉與水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