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如圖表示綠色植物體內某些代謝過程中物質的變化,a、b、c為代謝過程.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
A.a中產(chǎn)生的O2,參與c中第二階段的反應
B.b在葉綠體囊狀結構上進行
C.水參與c中第二階段的反應
D.X代表的物質從葉綠體的基質移向葉綠體的基粒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a是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膜;b是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c是細胞的有氧呼吸,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X是ATP.

解答 解:A、a是光反應,光反應產(chǎn)生的氧氣參與有氧呼吸第三階段,與[H]結合生成水,A錯誤;
B、b是暗反應,暗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B錯誤;
C、C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是丙酮酸與水反應,產(chǎn)生還原氫,釋放出二氧化碳,C正確;
D、圖中X表示ATP,ATP在光合作用光反應產(chǎn)生,用于暗反應,即從葉綠體的基粒移向葉綠體的基質,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與暗反應的過程、光反應與暗反應的關系,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分析題圖獲取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過程的理解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協(xié)作體高三4月聯(lián)合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圖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植物莖生長的影響,乙圖表示將盆栽植物橫放時植物的生長狀況。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

A.甲圖能說明用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處理扦插枝條,生根的數(shù)量一定不同

B.乙圖中根的向地性和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長素的作用原理相似

C.甲圖曲線的含義和乙圖根的生長狀況都能說明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D.乙圖中a處生長素的濃度一定大于甲圖中M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圖1為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shù)量增長速率變化曲線,圖2為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shù)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shù)量與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圖2所示的曲線.回答問題:

(1)種群密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圖1中昆蟲種群密度最大的時間是t2
(2)圖2中第8~10年該種群數(shù)量減小(填“增大”“減小”或“基本不變”).第9年調查松鼠的年齡組成,最可能表現(xiàn)為衰退型.第10年松鼠的種群密度最低.
(3)第16~20年松鼠種群數(shù)量將呈J型曲線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為細胞中ATP與ADP相互轉化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過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B.過程②發(fā)生高能磷酸鍵的斷裂
C.過程①不能發(fā)生在有氧呼吸過程中D.過程①不能發(fā)生在光合作用過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1表示的是pH對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如圖2表示的是3種脫氫酶(A、B、C)的活性受溫度影響的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從圖1中可以知道pH=7時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從圖2中無法知道酶C的最適溫度
C.從圖1中可以知道若影響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時該酶活性逐漸升高
D.從圖2中可以知道酶活性溫度的范圍最廣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以下情況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是( 。
①21三體綜合征患者細胞中的第21號染色體有3條
②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了互換
③染色體數(shù)目增加或減少
④花藥離體培養(yǎng)后長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體之間自由組合
⑥染色體上DNA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
A.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關于細胞結構與功能關系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細胞質基質不能進行化學反應
B.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與細胞表面的識別有關
C.細胞核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D.細胞若失去結構的完整性將大大縮短其壽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同學配制含瓊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后,對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皿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當培養(yǎng)基溫度下降到50℃時,在酒精燈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培養(yǎng)基冷卻至室溫,按如表處理:
組別處理
A組打開培養(yǎng)皿蓋,距地面0.3米處暴露15分鐘
B組打開培養(yǎng)皿蓋,距地面0.6米處暴露15分鐘
C組打開培養(yǎng)皿蓋,距地面0.9米處暴露15分鐘
D組打開培養(yǎng)皿蓋,距地面1.2米處暴露15分鐘
E組不打開培養(yǎng)皿蓋
將處理完畢的培養(yǎng)皿置于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2~3天,觀察每個培養(yǎng)皿中的菌落特征和數(shù)目.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氣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若E組的培養(yǎng)基表面有菌落生長,說明了培養(yǎng)基滅菌不合格(受到雜菌污染).
(2)培養(yǎng)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為微生物生長提供碳源和氮源.“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相關操作是為了避免周圍環(huán)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3)實驗過程特別強調溫度控制,請簡要說明下列溫控措施的目的:
①“待培養(yǎng)基冷卻至室溫”的目的有使培養(yǎng)基凝固,防止培養(yǎng)基溫度過高殺死接種在其上的微生物.
②“將處理完畢的培養(yǎng)皿置于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的目的是讓細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生長(繁殖).
(4)培養(yǎng)微生物時將培養(yǎng)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養(yǎng)基上(污染培養(yǎng)基和破壞菌落).實驗結束后,對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應進行滅菌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表是四種人類遺傳病的親本組合及優(yōu)生指導,不正確的是( 。
遺傳病遺傳方式夫妻基因型優(yōu)生指導
A抗維生素D佝僂病X染色體顯性遺傳XaXa×XAY選擇生男孩
B紅綠色盲癥X染色體隱性遺傳XbXb×XBY選擇生女孩
C白化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a×Aa選擇生女孩
D并指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Tt×tt產(chǎn)前基因診斷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