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家蠶是二倍體,體細胞中有56條染色體,其中一對是性染色體,雄蠶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ZZ,雌蠶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ZW.請回答以下問題:
(1)家蠶的一個
 
包括28條染色體,正常情況下,雌蠶減數分裂中形成的一個四分體含有
 
條染色單體,雄蠶體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含有
 
條Z染色體.
(2)在家蠶的一對常染色體上有控制蠶繭顏色的黃色基因A與白色基因a(A對a顯性).在另一對常染色體上有B、b基因,當基因B存在時會抑制黃色基因A的作用,從而使蠶繭變?yōu)榘咨欢鴅基因不會抑制黃色基因A的作用.
①現有基因型不同的兩個結白繭的蠶雜交,產生了足夠多的子代;子代中結白繭的與結黃繭的比例是3:1.這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還可能是
 
×
 
;
 
×
 
(正交、反交視作同一種情況).
②基因型為AaBb的兩個個體交配,子代出現結白色繭的概率是
 

(3)家蠶中D、d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d是隱性致死基因(導致相應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發(fā)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是否能選擇出相應基因型的雌雄蠶雜交,使后代只有雄性?請根據親代和子代基因型情況說明理由.
 
考點:伴性遺傳,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專題:
分析:1、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聯(lián)會),兩會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含有4個染色單體,叫四分體.
2、由題意知,家蠶的繭的顏色受2對等位基因控制,且2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其中白色繭家蠶的基因型為A_B_、aaB_、aabb,黃色繭家蠶的基因型為A_bb,按照自由組合定律解寫出相關遺傳圖解并答問題.
3、由題意知,家蠶中D、d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d是隱性致死基因,因此不存在ZdW、ZdZd的個體,雌蠶只有ZDW基因型,雄蠶只有ZDZD、ZDZd基因型.
解答: 解:(1)由題意知,家蠶是二倍體,體細胞中有56條染色體,因此每個染色體組的染色體數是56÷2=28;一個四分體由一對同源染色體組成,此時一條染色體數含有2條染色單體,因此一個四分體含有4條染色單體;雄蠶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Z,在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暫時加倍,因此雄蠶體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含有4條Z染色體.
(2)①由題意知,白色繭家蠶的基因型為A_B_、aaB_、aabb,兩只結白繭的家蠶雜交,如果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是1:1:1:1,其中只有Aabb結黃繭,其余結白繭,因此子代中結白繭的與結黃繭的比例是3:1,AABb×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是1:2:1,其中只有Aabb結黃繭,其余結白繭,因此子代中結白繭的與結黃繭的比例是3:1.
②AaBb×AaBb→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解黃繭的是A_bb,其余結白繭,因此子代中結白繭的概率是
13
16

(3)由題意知,雌蠶只有ZDW基因型,雄蠶只有ZDZD、ZDZd基因型;雜交組合ZDW×ZDZD、ZDw×ZDZd均可產生ZDW的雌性后代(或若要讓后代只有雄性,則雌性必須全是ZdW,則親本的雜交組合必須是ZDW×ZdZd,而ZdZd的個體不存在,因此不能選擇出相應基因型的雌雄蠶雜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故答案為:
(1)染色體組    4   4
(2)①AaBb   aabb    AABb   aaBb
(3)不能,因為雌蠶只有ZDW基因型,雄蠶只有ZDZD、ZDZd基因型;雜交組合ZDW×ZDZD、ZDw×ZDZd均可產生ZDW的雌性后代(或若要讓后代只有雄性,則雌性必須全是ZdW,則親本的雜交組合必須是ZDW×ZdZd,而ZdZd的個體不存在
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染色體組的概念、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并應用所學知識結合題干信息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判斷、獲取結論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大腸桿菌、甘蔗、噬菌體、酵母菌都具有的是(  )
A、纖維素B、淀粉
C、RNAD、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家在研究黑腹果蠅時發(fā)現,剛毛基因(B)對截剛毛基因(b)為顯性.若這對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則剛毛雄果 蠅可表示為XBYB或XBYb或XbYB;若僅位于X染色體上,則只能表示為XBY.現有純合的剛 毛雌、雄果蠅個體和截毛雌、雄果蠅個體若干只(雌雄均可育),利用一次雜交實驗來推斷這對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還是僅位于X染色體上.
請完成推斷過程:
(1)實驗方法:首先選用
 
作親本進行雜交.
(2)預測結果:若子代雄果蠅表現為
 
,則此對基因位于X、Y染色體上的同源區(qū)段;若子代雄果蠅表現為
 
,則此對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
(3 )雌雄果蠅剛毛基因和截剛毛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農業(yè)生產栽培煙草地中發(fā)現一種廣泛使用的除草劑(含氮有機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長期使用可導致土壤污染.為修復被該除草劑污染的土壤,可按如圖所示選育能降解該除草劑的細菌(已知該除草劑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該除草劑的培養(yǎng)基不透明).請據圖回答:

(1)制備土壤浸出液時,為避免菌體濃度過高,需將浸出液進行
 
處理.
(2)在接種前需要檢測培養(yǎng)基是否被污染.對于固體培養(yǎng)基應采用的檢測方法是
 
.如果要證明該培養(yǎng)基的選擇培養(yǎng)作用,可用
 
培養(yǎng)基做對照實驗.
(3)圖示中采用的接種方法是
 
,在篩選過程中,應將土壤樣品稀釋液接種于以除草劑為唯一
 
源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為了篩選出高效菌株,可比較單菌落周圍透明圈的大小,透明圈大說明該菌株的降解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沒有突變的情況下,根據下列圖譜做出的判斷中,錯誤的是( 。
A、圖譜②肯定是顯性遺傳病
B、圖譜①一定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C、圖譜③一定不是細胞質遺傳病
D、圖譜④一定是伴X隱性遺傳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炭疽桿菌兩端截平、呈竹節(jié)狀排列,菌落呈卷發(fā)狀,對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據噬菌體的宿主專一性,通過實驗確診.
(1)細菌培養(yǎng):采集疑似患者的樣本,分離培養(yǎng),獲得可疑菌落.
(2)細菌鑒定:實驗流程如圖所示

(1)挑選可疑菌落制片后,用
 
觀察,可看到呈竹節(jié)狀排列的桿菌.
(2)對配制的液體培養(yǎng)基等需采取
 
滅菌;實驗所用液體培養(yǎng)基的碳源為
 
(填“無機碳”或“有機碳”).
(3)接種可疑菌后,35℃培養(yǎng)24h,液體培養(yǎng)基變渾濁,原因是
 
,對照組試管中應加入
 
,與實驗組同時培養(yǎng)6h后,若實驗組液體培養(yǎng)基的渾濁度比對照組
 
(填“高”或“低”),則可明確疑似患者被炭疽桿菌感染;反之則排除.
(4)對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種炭疽桿菌疫苗,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與產生抗體相關的細胞除T細胞、B細胞外,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高等哺乳動物受精與胚胎發(fā)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絕大多數精卵細胞的識別具有物種特異性
B、卵裂期細胞的體積隨分裂次數的增加而改變
C、桑椹胚細胞開始出現分化,并且在胚胎內部出現了囊腔
D、囊胚從透明帶中伸展出來這一過程稱為孵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對血液中酸堿度起緩沖作用
C、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維持依賴于各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
D、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是神經-體液調節(jié)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請回答有關淀粉酶的問題:
(1)組成淀粉酶的基本單位的結構通式是:
 
,將此基本單位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唾液腺細胞用它合成并分泌此淀粉酶的途徑中出現放射性的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是
 

(2)用誘變育種的方法可獲得淀粉酶高產菌株而提高酶的產量.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某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以獲得淀粉酶高產菌株.
實驗原理:
①用一定劑量的誘變劑處理微生物可以誘導其基因突變;
②生產菌株在含淀粉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生長可釋放淀粉酶來分解培養(yǎng)基中的淀粉,因而在菌落周圍形成透明圈.一定范圍內淀粉酶越多,透明圈越大,對菌株生存越有利.
主要實驗步驟:
①第一步:將培養(yǎng)好的生產菌株分為兩組,實驗組
 
,對照組
 

②第二步:制備含淀粉的固體培養(yǎng)基,滅菌.
③第三步:把實驗組的大量菌株接種于多個含淀粉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同時接種對照組,均在相同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
④第四步:比較兩組菌株菌落周圍透明圈的
 
,選出透明圈
 
的菌株.
預期部分實驗結果:
①由于誘發(fā)突變率低,實驗組中絕大多數菌落周圍的透明圈大小與對照組
 
 (相同或不同).
②由于誘發(fā)突變多害少利性,所有實驗組與對照組不同的透明圈中大多數
 
 (變大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