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基因突變能夠產(chǎn)生等位基因;
②染色體結構變異一定會導致基因數(shù)目的改變;
③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叉互換會導致基因重組;
④細胞分裂次數(shù)越多,基因突變的可能性越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點:基因突變的特征,基因重組及其意義,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
專題:
分析:閱讀題干可知,該題的知識點是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的異同點,先梳理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的概念、類型和特點,然后結合題干信息進行解答.
解答: 解:①基因突變是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突變能產(chǎn)生等位基因,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①正確;
②染色體結構變異可能會導致基因數(shù)目變化,也有可能不改變基因的數(shù)目,但是改變基因的排列順序,②錯誤;
③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叉互換導致的變異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不是基因重組,③錯誤;
④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細胞分裂次數(shù)越多,基因突變的可能性越大,④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理解生物變異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的能力并對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比較掌握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為了研究植物體的向光性,設計實驗如圖所示.A瓊脂塊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瓊脂塊上沒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環(huán)境中對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進行的不同處理.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溫特之前,科學家研究初步認為,胚芽鞘向光生長是由部位產(chǎn)生某種化學物質向下運輸后引起的,溫特推想這種物質也可以擴散到瓊脂塊中.
(2)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②的現(xiàn)象說明A瓊脂塊中確實含有某種化學物質,且這種物質的作用是
 

(3)③和④的現(xiàn)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夠向該物質分布
 
(多、少)的一側彎曲生長;設置⑤和⑥組的目的是排除
 
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該實驗應在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其原因是該物質分布會受到
 
的影響.
(4)自然界中,植物體在單側光照的條件下,向光彎曲生長,是因為該化學物質在背光側分布較
 
.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該物質的化學本質是
 
,根據(jù)其作用取名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大腸桿菌DNA分子結構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長鏈,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1表示磷酸,2表示
 
,3表示
 
,1、2、3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叫
 
,是
 
的基本單位.
(2)若該生物是艾滋病病毒,則其核酸是
 
,其基本單位是
 

2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對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
B、酶與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相同
C、高溫能使酶的分子結構破壞而失去活性
D、酶在催化生化反應前后本身的性質會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某種植物非綠色器官在不同氧氣濃度下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在外界氧濃度10%以下時,該器官的細胞呼吸方式是
 
.實線和虛線相交于C點,C點的細胞呼吸方式是
 

(2)無氧呼吸強度與氧氣濃度之間的關系是,隨著氧濃度增加無氧呼吸強度
 

(3)AB段表示CO2釋放量減少,其原因是
 

(4)從圖中分析外界氧氣濃度應保持在
 
時,是貯存蘋果較好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中心法則”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適用于真核生物,不適用于原核生物
B、表示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
C、只適用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D、適用于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不適用于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兩種淀粉酶A與B,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不同溫度條件下這兩種淀粉酶的活性,設計實驗如下:
實驗原理:溫度等條件可以影響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產(chǎn)生麥芽糖;用分光光度計測量溶液的吸光度時,物質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測出物質的相對含量.
實驗過程:如表所示.
         組 別
步驟
12345678
Ⅰ、設置水浴缸溫度(°C)2030405020304050
Ⅱ、取8支試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別保溫5分鐘1010101010101010
Ⅲ、另取8支試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別保溫5分鐘酶A酶A酶A酶A酶B酶B酶B酶B
Ⅳ、將同組兩個試管中的淀粉溶液與淀粉酶溶液混合搖勻,保溫5分鐘.
實驗結果:用分光光度計對各組淀粉含量進行檢測,結果如圖所示.
(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無關變量有
 
(至少寫出2種).
(2)1、6兩組不能做對照,違背了實驗設計的
 
原則.
(3)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酶A在
 
°C條件時活性較高.
(4)此實驗用分光光度計檢測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來表示酶的活性,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生成物麥芽糖的含量來表示,說明理由
 

(5)若要進一步探究酶B的最適溫度,實驗設計的主要思路應是:在
 
°C之間設立較小等溫度梯度的分組實驗,按上述步驟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以下實驗內容回答問題:
①生物組織中還原糖的鑒定            ②花生子葉中脂肪的鑒定
③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鑒定            ④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⑤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⑥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⑦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⑧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1)在上述實驗過程中,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完成的是
 
(序號),實驗中應始終保持生物活性的是
 
(序號).
(2)由于實驗材料用品或試劑所限,有時候需要設法替代.下列各項處理中正確的是
 

A.做⑦實驗時,可用洋蔥表皮代替洋蔥根尖
B.做①實驗時,可用甘蔗代替蘋果
C.做⑤實驗時,可用干凈的細沙代替二氧化硅
D.做②實驗時,可用蘇丹Ⅳ代替蘇丹Ⅲ染液
(3)在上述實驗中,常用到酒精的實驗有②⑤⑦,其中酒精所起的作用分別是②
 
、⑤
 
、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夏季的晴天,一個發(fā)育良好的森林中某種喬木的葉片的表觀光合速率相對值如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6:00 時上層葉片的葉肉細胞中,合成ATP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
B、在這個森林群落的垂直結構中,樹冠層對群落的影響最大
C、造成中、下層葉片光合速率低于上層葉片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光照強度
D、如果該森林中某種灌木的表觀光合速率與圖中下層葉片的相同,那么在一個夏季里,這種灌木的生物量明顯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