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02642  102650  102656  102660  102666  102668  102672  102678  102680  102686  102692  102696  102698  102702  102708  102710  102716  102720  102722  102726  102728  102732  102734  102736  102737  102738  102740  102741  102742  102744  102746  102750  102752  102756  102758  102762  102768  102770  102776  102780  102782  102786  102792  102798  102800  102806  102810  102812  102818  102822  102828  102836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一種單基因遺傳。ㄓ肂、b表示)在兩個家族中的遺傳系譜圖,其中Ⅱ9不攜帶致病基因.加答下列問題:

(1)該遺傳病是由
 
基因控制的遺傳。摶蛭挥
 
(填“!被颉癤”)染色體上,判斷依據(jù)是
 

(2)Ⅲ11的致病基因來自Ⅰ代的
 

(3)從細胞水平分析,Ⅲ15患病的原因是其親代在形成配子時,產生了含有致病基因的
 
(填“雌”、“雄”或“雌雄”)配子.
(4)檢測發(fā)現(xiàn),正常人體中與性狀相關的蛋白質的一條多肽鏈由138個氨基酸組成,而該遺傳病患者體內相應的肽鏈只由98個氨基酸組成.從基因表達水平分析,患者形成該異常肽鏈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果蠅種群中,各基因型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分別為XAXA=20%、XAXa=10%、XaXa=20%、XAY=10%、XaY=40%,則該種群中XA和X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
A、30%、70%
B、55%、45%
C、40%、60%
D、35%、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甲型H7N9流感病毒對目前普遍使用的抗流感藥物--“達菲”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大劑量使用達菲,誘發(fā)H7N9病毒定向產生抗藥性變異
B、長期使用達菲會導致病毒的抗藥性基因頻率增加
C、感染人體后,H7N9流感病毒利用病毒本身的原料進行繁殖
D、H7N9流感病毒易發(fā)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染色體變異等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某島上相互隔絕的甲、乙兩個水潭中,都生活著小型淡水魚--虹鳉.研究發(fā)現(xiàn),甲中的(天敵是狗魚,以大而成熟的虹鳉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敵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為食)常常早熟,即在體重較低時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  )
A、兩個種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變異類型,這是進化的前提條件
B、甲中的早熟型個體有更多的機會繁殖后代,因而種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頻率增加
C、因為甲、乙中的兩個虹鳉種群存在地理隔離,所以它們屬于不同的物種
D、若將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轉移到一個新的水潭中共同飼養(yǎng),多年后虹鳉成熟個體的平均體重將會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圖1為細胞膜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圖2為突觸結構示意圖,則敘述錯誤的是(  )
A、若圖1為突觸后膜,則突觸間隙位于I側
B、靜息電位的形成可能與圖1中A等載體有關
C、圖2中C物質的釋放不需要載體但要消耗能量
D、圖2中C與D結合后將持續(xù)發(fā)揮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關于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B、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只來源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C、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jīng)過隔離
D、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當你品嘗各種美味佳肴時,你可能不得不感謝三磷酸腺苷(ATP)這種化學物質.新的研究顯示,ATP這種傳統(tǒng)上與細胞能量供應相關的物質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傳遞給大腦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據(jù)以上信息我們能推出的結論是( 。
A、人體中合成ATP的場所是線粒體
B、作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提供能量
C、ATP也可作為信息傳遞分子
D、神經(jīng)細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同學試圖驗證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現(xiàn)生物實驗室有下列實驗試劑:①雙縮脲試劑;②斐林試劑;③蘇丹Ⅲ染液;④碘液.該同學應選用的實驗試劑是(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下丘腦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直接調節(jié)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
B、垂體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控制甲狀腺和下丘腦的分泌活動
C、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狀腺激素對垂體、下丘腦有抑制作用
D、垂體的分泌活動只受下丘腦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土壤微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的通氣狀況是否會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產生影響呢?一位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請你幫他完善相關內容.
材料用具:燒杯、試管、紗布、蒸餾水、淀粉糊、碘液、斐林試劑、石蠟油.
實驗方案:
(1)制備土壤浸出液:
選取較肥沃農田,取適量土壤,放入墊有紗布的燒杯中,加入適量
 
充分攪拌,然后將紗布連同土壤一起取出,留在燒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靜置一段時間備用.
(2)另取兩只燒杯,編號A、B,放入等量淀粉糊.在兩只燒杯中各加入30毫升
 
,并在A燒杯中滴入適量
 
,B燒杯不做處理,作為
 

(3)將兩只燒杯放置在20℃下7天后,分別取A、B兩只燒杯中的液體各20毫升,各放入兩支試管中,編號為A1、A2,B1、B2
(4)在A1、B1加入碘液并振蕩混勻,在A2、B2中加入斐林試劑并振蕩混勻后加熱.觀察四支試管溶液的顏色變化.
討論:
如果A1比B1的顏色
 
,B1比B2的顏
 
,說明在有氧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有機物分解能力較強.
如果A1比B1的顏色
 
,B1比B2的顏色
 
,說明在無氧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有機物分解能力較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