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031  3039  3045  3049  3055  3057  3061  3067  3069  3075  3081  3085  3087  3091  3097  3099  3105  3109  3111  3115  3117  3121  3123  3125  3126  3127  3129  3130  3131  3133  3135  3139  3141  3145  3147  3151  3157  3159  3165  3169  3171  3175  3181  3187  3189  3195  3199  3201  3207  3211  3217  3225  447348 

3.日本福島核泄漏危機發(fā)生后,世界多個國家都不同程度檢測到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碘-131。在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碘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B.碘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53

C.碘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53

D.碘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26.9

試題詳情

2.下列關(guān)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溶液都是無色的             B.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D. 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試題詳情

1.下列描述物質(zhì)的變化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硫在氧氣里燃燒   B.大米霉變   C.鹽酸腐蝕大理石 D.玻璃刀劃開玻璃

試題詳情

30.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I、實驗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pH時,正確的操作是:       ▲        。

(2)簡述強調(diào)“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

方案二: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 克混合,用溫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編號
鹽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   ▲   。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右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  ▲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II、實驗中的意外情況

在實驗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現(xiàn)了白色粉末。他們依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對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 可能是NaOH;② 可能是Na2CO3; ③ 可能是NaOH和Na2CO3。

(1)小明同學取白色粉末少許,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產(chǎn)生,然后向上層清液中加入酚酞試液,看到溶液呈紅色,驗證了猜想③是正確的。

(2)為了進一步研究,三位同學取了10.0g上述樣品,利用電子天平共同做了下圖所示的實驗。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稱  量  項  目
稱  量  時 間
質(zhì)量(g)
試樣
 
10.00
裝置+稀硫酸質(zhì)量
 
241.20
裝置+稀硫酸質(zhì)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15秒
249.20
裝置+稀硫酸質(zhì)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35秒
249.00
裝置+稀硫酸質(zhì)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55秒
249.00

試通過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上述樣品中各成份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 

(3)有同學提出按上述實驗所測得試樣中Na2CO3質(zhì)量分數(shù)會偏小,該同學的理由是(實驗操作均正確):         ▲        

2010-2011學年度初三第一次學業(yè)水平調(diào)研測試

試題詳情

29.(3分)現(xiàn)測得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為0.038%,當其含量超過0.05%時就會加劇溫室效應。所以人們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對它進行再利用。

(1)目前有以超臨界(一種介于氣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的狀態(tài))CO2來代替以前的氟利昂作致冷劑,這種做法對環(huán)境的積極意義在于          ▲         。

(2)有科學家利用反應:K2CO3+CO2+H2O= 2KHCO3,              ,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構(gòu)想:把空氣吹入碳酸鉀溶液,從溶液中提取出CO2,使之在合成塔中變?yōu)榧状?CH3OH)和水。該技術(shù)流程如下:

① 合成塔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② 上述過程中可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寫出物質(zhì)名稱)    ▲     。

試題詳情

28. (4分)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應用,F(xiàn)有一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鐵、銅、鋅、銀的金屬活動順序,設(shè)計了如下圖所示的三個實驗(其中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過,其形狀、大小及同種稀鹽酸的用量均相同):

(1)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實驗B的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附著,這說明銅比銀的活動性  

  ▲  (選填“強”或“弱”)

鋅或鐵
 
(2)甲同學認為通過觀察實驗A和C中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快慢的實驗現(xiàn)象來比較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但乙同學認為用定量的方法測量鋅和鐵的活動性強弱更科學。他設(shè)計了如下圖1所示的裝置。

 

①要比較產(chǎn)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相同時間內(nèi)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也可以測量  ▲  。通過有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乙得出了鋅比鐵的活動性強的結(jié)論。

②實驗測得鋅片產(chǎn)生的氣體的速率(v)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2所示,則t1-t2時間內(nèi)反應速率逐漸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

(3)丙兩位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方案不足以得出4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在上述實驗的基礎(chǔ)上,補充了一個實驗(如右圖所示),得到了探究結(jié)論。則丙同學的實驗中:X是金屬  ▲  ,Y是  ▲  溶液。

試題詳情

27.(4分)下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其中只有甲為單質(zhì),其他都是化合物; A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一種重要原料,B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小于20,C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反應②屬于中和反應,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zhuǎn)化關(guān)系,其余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試推斷:

(1) B物質(zhì)的化學式  ▲  ;E物質(zhì)所屬的類別  ▲  ;

(2) 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甲   B:  ▲  ;反應①:  ▲  ;

試題詳情

26.(5分)消毒劑在公共場所進行衛(wèi)生防疫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1)5%的白醋有殺菌、防霉、消毒的作用。白醋中的溶劑是  ▲  。

(2)氫氧化鈉能殺滅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它的俗名為    。

(3)雙氧水是一種綠色消毒劑,其特點是消毒后無殘毒。若向雙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固體,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

(4)公共場所常用“84消毒液”(含NaClO溶液)進行環(huán)境殺菌。

  ① 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價是  ▲ 

② 制造消毒液次氯酸鈉(NaClO)的簡易裝置如右圖所示。其原理是:

 

(II)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氯氣與石灰水反應原理與反應(II)相同,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試題詳情

25.(6分)結(jié)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  1703年,德國化學家施塔爾系統(tǒng)提出燃素學說,認為物質(zhì)可以燃燒是因為它們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屬燃燒釋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們始終沒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  1774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發(fā)現(xiàn)了氧氣并研究其在燃燒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學說,認為燃燒是物質(zhì)與空氣中氧氣發(fā)生發(fā)光放熱的劇烈反應。初步揭開了燃燒的神秘面紗。

(1)材料一中,金屬鐵在氧氣中燃燒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  ▲  (填化學式)。木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

(2)燃燒條件是“氧化學說”的重要內(nèi)容,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種控制燃燒的措施。

   、俅_保良好的通風,除能保證人的安全外,還能使通過隧道的車內(nèi)汽油充分燃燒,這是考慮到充分燃燒需要充足的     ▲    

   ②隧道使用了氫氧化鋁阻燃材料,它在受熱時分解成水蒸氣和耐高溫的氧化鋁,化學方程式為    ▲     。氫氧化鋁能阻燃的原因是     ▲     。

(3)人們對燃燒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請根據(jù)“鈉可在氯氣中燃燒,鎂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等事實,對初中化學所學的物質(zhì)燃燒條件提出新的認識。

新認識:     ▲       。

試題詳情

24.(7分)第16屆亞運會已在廣州閉幕,精彩的盛會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亞運會是科技的盛會。

①廣州亞運會使用了一種電能、太陽能混合動力電動車,用車頂?shù)奶柲馨灏烟柲苻D(zhuǎn)化為電能。太陽能板中大量使用硅,該元素的種類屬于    ▲    元素。

②下列應用中,主要使用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的是(填序號,下同)    ▲    

a.使用碳纖維制作的賽艇
 
c.使用合成纖維制作的泳衣
 
b.使用鐵合金制作的標槍
 
 

(2)科學的飲食可以保證每一個與會者的健康。

、龠\動員能品嘗到蝦餃等具有嶺南特色的茶點。制作蝦餃的主料有蝦仁、冬筍、豬肉、面粉等,其中提供能量的營養(yǎng)素有蛋白質(zhì)、    ▲        ▲    。

②運動員需要多食用蔬菜、水果,補充各種維生素。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的疾病是(填序號)   ▲    。

a.壞血病   b.齲齒   c.夜盲癥   d.貧血

  ③人體健康離不開鈣元素。下列有關(guān)鈣元素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幼兒及青少年缺鈣會得佝僂病和發(fā)育不良b.成年人比幼兒和青少年需要攝入更多的鈣

c.老年人缺鈣會發(fā)生骨質(zhì)疏松,容易骨折  d.人體中鈣元素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

(3)廣州亞運會是綠色亞運,據(jù)報道廣州亞運會的垃圾100%實現(xiàn)了分類處理和回收。請舉出一種可以回收的垃圾:    ▲    。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