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關(guān)于某無色溶液中所含離子的鑒別,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沉淀不溶解時,可確定有Cl-存在
B.通入Cl2后,溶液變?yōu)樽攸S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變藍,可確定有I-存在
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沉淀不溶解時,可確定有SO存在
D.加入稀鹽酸,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確定有CO存在
[解析] Cl-、SO均能與Ag+形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A錯;I2遇淀粉變藍,通入Cl2后,溶液變?yōu)樽攸S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變藍,則溶液中有I-存在,B對;SO與Ba(NO3)2反應(yīng)形成的BaSO3沉淀在加入稀鹽酸時會轉(zhuǎn)化為BaSO4沉淀,C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CO2或SO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是CO、HCO、SO或HSO,D錯。
[答案] B
4.下列符合化學(xué)實驗“綠色化”的有 ( )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實驗中,將CCl4萃取溴水改為CCl4萃取碘水、谠阢~與濃硫酸反應(yīng)的實驗中,將銅片改為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銅絲、蹖嶒炇业膹U酸液與廢堿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因為溴易揮發(fā),所以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實驗中,將CCl4萃取溴水改為CCl4萃取碘水。在銅與濃硫酸反應(yīng)的實驗中為避免生成過量的SO2污染空氣,將銅片改為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銅絲。將實驗室的廢酸液與廢堿液中和后再排放,可減少水體污染。
[答案] D
3.用4種溶液進行實驗,下表中“操作及現(xiàn)象”與“溶液”對應(yīng)關(guān)系錯誤的是( )
選項 |
操作及現(xiàn)象 |
溶液 |
A |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再升溫至65
℃以上,溶液變澄清 |
C6H5ONa 溶液 |
B |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繼續(xù)通CO2至過量,渾濁消失 |
Na2SiO3 溶液 |
C |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再加入品紅溶液,紅色褪去 |
Ca(ClO)2 溶液 |
D |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繼續(xù)通CO2至過量,渾濁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變渾濁 |
Ca(OH)2 溶液 |
[解析] A項,CO2+C6H5ONa―→C6H5OH+NaHCO3,升溫至65 ℃以上,C6H5OH完全溶解,溶液變澄清。B項,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H4SiO4與CO2不反應(yīng),渾濁不會消失。C項,CO2+Ca(ClO)2+H2O===CaCO3↓+2HClO,所以溶液變渾濁。加入品紅,被HClO氧化褪色。D項,首先,CO2+Ca(OH)2===CaCO3↓+H2O,繼續(xù)通CO2,產(chǎn)生可溶于水的Ca(HCO3)2,再加入足量的NaOH,則: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溶液又變渾濁。
[答案] B
2.用過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下圖所示步驟分開五種離子,則溶液①,②,③,④是 ( )
A.①NaCl、贜aOH 、跱H3·H2O ④H2SO4
B.①H2SO4 ②NaOH ③NH3·H2O ④NaCl
C.①H2SO4 ②NH3·H2O ③NaOH ④NaCl
D.①NaCl ②NH3·H2O ③NaOH ④H2SO4
[解析] 從題圖所示步驟綜合分析,可以看出第①步分離五種離子中的一種離子,只能是Ag+與Cl-結(jié)合生成AgCl沉淀。第②步產(chǎn)生的沉淀和剩余的溶液分別分離出兩種離子,應(yīng)用NH3·H2O沉淀出Fe3+和Al3+,然后用強堿NaOH溶液將Fe(OH)3和Al(OH)3分離。第④步用SO將Ba2+和K+分離,故答案為D。
[答案] D
1.(2008年新課程)下列除去雜質(zhì)的方法正確的是 (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過灼熱的CuO粉末,收集氣體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氣體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鐵屑,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適量NaOH溶液,過濾
[解析] A項中灼熱的CuO不能除去O2。B項中碳酸鈉溶液在除去HCl的同時,也和CO2反應(yīng),生成碳酸氫鈉。D項中加入NaOH雖然可以把氯化鎂除去,但同時又生成了氯化鈉,引入了新的雜質(zhì),不合題意。
[答案] C
14.(2009年寧夏理綜)堿式碳酸銅可表示為:xCuCO3·yCu(OH)2·zH2O,測定堿式碳酸銅組成的方法有多種。
(1)現(xiàn)采用氫氣還原法,請回答如下問題:
①寫出xCuCO3·yCu(OH)2·zH2O與氫氣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裝置用下列所有儀器連接而成,按氫氣流方向的連接順序是(填入儀器接口字母編號):
(a)→( )( )→( )( )→( )( )→( )( )→( )( )→(l)
③稱取23.9 g某堿式碳酸銅樣品,充分反應(yīng)后得到12.7 g殘留物,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7.2 g水。該樣品的結(jié)晶水質(zhì)量為________g,化學(xué)式為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xué)以氮氣代替氫氣,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儀器來測定堿式碳酸銅的組成,你認為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解析] (1)①與H2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利用氧化還原反應(yīng)原理,把金屬Cu還原出來,碳元素變成CO2,氫元素變成水。
②儀器連接時,洗氣瓶要“長進短出”,其中水是觀察H2生成速率的。
③殘留固體一定是Cu,則n(Cu)==0.2(mol),根據(jù)題意,n(CO2)=n(CuCO3)==0.1(mol),所以,m(CuCO3)=123.5×n(CuCO3)=12.35(g),m[Cu(OH)2]=97.5×[n(Cu)-n(CuCO3)]=9.75(g),m(結(jié)晶水)=23.9-12.35-9.75=1.8(g)。該堿式碳酸銅化學(xué)式為CuCO3·Cu(OH)2·H2O。
(2)根據(jù)xCuCO3·yCu(OH)2·zH2O(x+y)CuO+xCO2↑+(y+z)H2O↑,依據(jù)元素守恒和質(zhì)量守恒,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①xCuCO3·yCu(OH)2·zH2O+(x+y)H2(x+y)Cu+xCO2+(x+2y+z)H2O
②a→kj→gf(或hi)→de(或ed)→hi(或gf)→bc(或cb)→l
③1.8 CuCO3·Cu(OH)2·H2O
(2)可以 根據(jù)反應(yīng)xCuCO3·yCu(OH)2·zH2O
(x+y)CuO+xCO2↑+(y+z)H2O↑
依據(jù)堿式碳酸銅樣品、CuO、CO2和H2O質(zhì)量(或其中任意三個量)即可計算出其組成。
13.(2008年海南)現(xiàn)擬在實驗室里利用空氣和鎂粉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鎂(Mg3N2)。已知實驗中可能會發(fā)生下列反應(yīng):
①2Mg+O2△,2MgO;②3Mg+N2△,Mg3N2;
③2Mg+CO2△,2MgO+C;④Mg+H2O△,MgO+H2↑;
⑤Mg3N2+6H2O===3Mg(OH)2↓+2NH3↑
可供選擇的裝置和藥品如下圖所示(鎂粉、還原鐵粉均已干燥,裝置內(nèi)所發(fā)生的反應(yīng)是完全的,整套裝置的末端與干燥管相連)。
回答下列問題:
(1)在設(shè)計實驗方案時,除裝置A、E外,還應(yīng)選擇的裝置(填字母代號)及其目的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連接并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實驗開始時,打開自來水的開關(guān),將空氣從5升的儲氣瓶壓入反應(yīng)裝置,則氣流流經(jīng)導(dǎo)管的順序是(填字母代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氣后,如果同時點燃A、F裝置的酒精燈,對實驗結(jié)果有何影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設(shè)計一個實驗,驗證產(chǎn)物是氮化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可知:Mg能與O2、CO2、H2O反應(yīng),空氣中都含有這些氣體,所以在Mg與N2反應(yīng)前先除去以上三種氣體,順序為先除CO2(D裝置),再除H2O(B裝置),最后除O2(F裝置)。在連接裝置時,要注意氣體流向(長進短出)。Fe與O2反應(yīng)時應(yīng)在加熱條件(或溫度較高)下進行,鐵粉沒有達到反應(yīng)溫度,不能與O2反應(yīng),導(dǎo)致O2除不盡。根據(jù)反應(yīng)⑤可知Mg3N2的水解產(chǎn)物有NH3,可通過測定水解的產(chǎn)物中NH3的存在推出產(chǎn)物是Mg3N2。
[答案] (1)B 目的是除氣流中的水蒸氣,避免反應(yīng)④發(fā)生;
D 目的是除空氣中的CO2,避免反應(yīng)③發(fā)生;
F 目的是除空氣中的氧氣,避免反應(yīng)①發(fā)生;
(2)j→h→g→d→c→k→l(或l→k)→a→b(或b→a)
(3)使氮化鎂不純 如果裝置F中的還原鐵粉沒有達到反應(yīng)溫度時,氧氣不能除盡,導(dǎo)致氧氣同鎂反應(yīng),而使氮化鎂中混入氧化鎂
(4)取適量產(chǎn)物放入試管中,滴加蒸餾水,將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如果試管中的溶液出現(xiàn)渾濁,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可以證明有氮化鎂生成
12.(2008年全國Ⅰ理綜)取化學(xué)式為MZ的黃色粉末狀化合物進行如下實驗。將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鋪在反應(yīng)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下圖連接儀器。
實驗開始時緩緩?fù)ㄈ氲獨,過一段時間后,加熱反應(yīng)管a,觀察到管內(nèi)發(fā)生劇烈反應(yīng),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時,b瓶的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渾濁。待反應(yīng)完全后,停止加熱,仍繼續(xù)通氮氣,直至反應(yīng)管冷卻。此時,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銀白色金屬。根據(jù)以上敘述回答問題:
(1)元素Z是________;
(2)停止加熱前是否需要先斷開a和b的連接處?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yīng)管a中發(fā)生的所有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實驗的尾氣是否需處理?如需處理。請回答如何處理?如不需處理,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是金屬冶煉和實驗相結(jié)合的綜合題。(1)根據(j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a中反應(yīng)產(chǎn)生了CO2,所以Z元素為氧;(2)由于要冷卻還原出的金屬,防止其被氧氣氧化,所以需要不斷通N2,所以也不必斷開a、b連接處;(3)要求寫出所有的化學(xué)方程式,借助信息和中學(xué)化學(xué)知識,無法推知M是什么元素,所以只要以MO為反應(yīng)物書寫上述4個反應(yīng)即可;(4)根據(jù)4個反應(yīng)方程式可知尾氣中有CO,所以需處理尾氣;處理方法可以是燃燒法或通過灼熱CuO或用氣球直接收集等。
[答案] (1)氧
(2)不需要,因有N2不斷通入,b瓶溶液不會倒吸至a管
(3)MO+C M+CO↑ MO+CO M+CO2
CO2+C△,2CO 2MO+C2M+CO2↑
(4)需處理,因含有CO,可連接一個加熱的裝有CuO粉末的反應(yīng)管
11.(1)如下圖所示A、B、C、D四種儀器;
請選擇下列儀器名稱的序號,填入相應(yīng)的空格內(nèi):
①燒杯 ②普通漏斗、蹐A底燒瓶、苠F形瓶 ⑤分液漏斗
⑥酸式滴定管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某同學(xué)用托盤天平稱量燒杯的質(zhì)量,天平平衡后的狀態(tài)如下圖所示中可以看出,該同學(xué)在操作時的一個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燒杯的實際質(zhì)量為______g。
(3)指出如下圖所示3個實驗中各存在的一個錯誤: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解析] (2)使用托盤天平時應(yīng)將砝碼放在右盤,被稱量物放在左盤,根據(jù)托盤天平的稱量原理,左盤質(zhì)量=右盤質(zhì)量+游碼質(zhì)量,則燒杯的質(zhì)量(右盤)=30 g-2.6 g=27.4 g。此時必須注意:標(biāo)尺的每個小格為0.2 g。
[答案] (1)③、荨、堋、
(2)砝碼放在左盤,燒杯放在右盤(或砝碼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 27.4
(3)A.滴管口伸入試管中 B.試管口向上 C.混合氣體從短導(dǎo)管進入洗氣瓶
10.(2007年廣東)下述實驗?zāi)苓_到預(yù)期目的的是
( )
編號 |
實驗內(nèi)容 |
實驗?zāi)康?br> |
A |
將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證明SO2具有氧化性 |
B |
將Cl2通入NaBr溶液中 |
比較氯與溴的氧化性強弱 |
C |
將銅與濃硝酸反應(yīng)生成的氣體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卻降溫 |
研究溫度對化學(xué)平衡的影響 |
D |
分別向2支試管中加入相同體積不同濃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
研究催化劑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
[解析] A項在該反應(yīng)中,SO2體現(xiàn)還原性;D項兩種溶液濃度不同,H2O2分解速率不同,到底是催化劑還是濃度的影響說不清楚。
[答案] BC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