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0897  440905  440911  440915  440921  440923  440927  440933  440935  440941  440947  440951  440953  440957  440963  440965  440971  440975  440977  440981  440983  440987  440989  440991  440992  440993  440995  440996  440997  440999  441001  441005  441007  441011  441013  441017  441023  441025  441031  441035  441037  441041  441047  441053  441055  441061  441065  441067  441073  441077  441083  441091  447090 

5.“何……之有”

 表示反問,是“有何……”的倒裝,意思是“有什么……呢?”,“何”是動詞“有”的前置賓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如: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天津卷15題)

 這句中“此何難之有焉”,即“此有何難焉”,意思是:這樣有什么困難呢?“以為”即“以(之)為”,介詞賓語省略。

 譯文:這樣有什么困難呢?只不過是君王不用這樣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這樣的方法行事的緣故。

試題詳情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

 連用,表詢問,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如:①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天津卷15題)

 譯文: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餓得面有黑黃色。這是什么緣故呢?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子能這樣做。

、谌擞行∩,鮮不自稱。卿功勛如此,而無一言,何也?(廣東卷9題)

 譯文:人們往往有一些優(yōu)點,很少不自己稱贊自己的,你的功勞那么大,卻沒有說一句,這是為什么呢?

試題詳情

3.“得無……乎”“得無……耶”

 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意思是“恐怕……吧?”“莫非……吧?”“該不會……吧?”。

 如:以敬父而見罰,得無虧大化乎?(北京卷8題)

 譯文:因敬愛父親而受罰,這樣恐怕會有傷教化吧?

試題詳情

2.“是以”

 “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為這個”“因此”,這里“是”是指示代詞。

 如:潁川由是以為俗,民多怨仇。(北京卷8題)

 譯文:潁川人從此相互告發(fā)成風,百姓間多仇恨。

試題詳情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或者稱凝固結(jié)構(gòu),是指那些結(jié)構(gòu)比較固定的習慣句式。

1.“莫如”“莫若”

 意思是“沒有……比得上”“莫如”“不如”。

 如:日待哺于東南之轉(zhuǎn)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全國I卷11題)

 譯文: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qū)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jīng)困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

試題詳情

就是名詞謂語句。常見的有五種形式:1.用“者”或“也”表判斷;2.直接表示判斷,即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3.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4.用動詞“為”“是”表判斷;5.用“非”“未”“弗”“無”“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斷。

 2008年考查了直接表示判斷,即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這實質(zhì)上是“者”“也”表判斷的一種省略式。

 如: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浙江卷15題)

 這里“況,吳人”便是,這實質(zhì)是“況,吳人也”或說“況者,吳人也”的一種省略式。譯文:(顧)況,是吳地人氏,自恃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文(或詩人)。

試題詳情

可分兩種形式:用疑問代詞(誰、何、曷、胡、安、孰、焉等)提出問題,用疑問語氣詞(乎、歟、耶、哉等)提出問題。2008年高考考查了用疑問代詞提出問題。

如: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天津卷15題)

全句可譯為: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餓得面有黑黃色。這是什么緣故呢?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子能這樣做。

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譯題中的熱點句式類析(下)

試題詳情

2.動詞本身表被動

如:罪細且不容,巨猾乃置不問,陛下不出伯獻,臣不敢奉詔。(安徽卷11題)

“罪細且不容”句中的動詞“容”,表被動。譯文:罪輕的人尚且不被寬容,罪重的人竟然放過而不去問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獻,我就不能接受詔令。

試題詳情

常見的有五種形式:用介詞“于”“受……于……”表被動,用“為”“為……所……”表被動,用“見”“見……于……”表被動,用介詞“被”表被動,動詞本身表被動。2008年高考考查了兩種。

1.用“見”“見……于……”表被動

如:及得召見,遂見親信。(江蘇卷9題)

“及得召見”中的“見”,是動詞,是接見、召見的意思;“遂見親信”中的“見”,副詞,表被動,含“被、受、受到”的意思。譯文:到獲得皇帝召見,便受到皇帝親近信任。

試題詳情

這是比照現(xiàn)代漢語而言。文言文句子的語序變化,常見的有四種:賓語前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主語后置、定語后置。2008年高考考查了兩種。

⒈賓語前置句

如:①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全國卷Ⅱ11題)

這個文言句子中的“罪人斯戮”是“戮罪人”的賓語前置句式,與“唯命是聽”“唯才是舉”一類句式的特征相同。若譯成“罪人嚴懲了”,則不符合要求,應譯成:嚴懲了罪人。譯文: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

②陳人欲戰(zhàn),蠻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諸君何事!”眾皆散走。(遼寧卷11題)

“諸君何事!”即“諸君事何!”,代詞賓語“何”前置。譯文:陳國人想要應戰(zhàn),任蠻奴揮手呵斥說:“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眾人都四散逃跑。

⒉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如:①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江蘇卷9題)

“欲潛師就尚于江南”中的“于江南”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即“欲潛師于江南就尚”。譯文:想要將隊伍秘密轉(zhuǎn)移到江的南岸向劉尚靠攏,合并兵力抗擊敵人。

②力不足,死焉,職也。(上海卷19題)

“焉”用在動詞之后(常在句末),相當于介詞“于”加上代詞“之”,可譯為“在這里”“在那里”“在這件事上”!八姥伞奔础八烙谥保@里介詞結(jié)構(gòu)“于之”譯為現(xiàn)代漢語,可不變語序,作補語。不過,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一般都作狀語。譯文:(抵抗的)力量不夠,死在這件事情上(在這里),也是你的職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