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如圖,A、B、C分別為數(shù)軸上的三點,A點對應的數(shù)為60,B點在A點的左側(cè),并且與A點的距離為30,C點在B點左側(cè),C點到A點距離是B點到A點距離的4倍.

(1)求出數(shù)軸上B點對應的數(shù)及AC的距離.

(2)點P從A點出發(fā),以3單位/秒的速度向終點C運動,運動時間為t秒.

①當P點在AB之間運動時,則BP=   .(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

②P點自A點向C點運動過程中,何時P,A,B三點中其中一個點是另外兩個點的中點?求出相應的時間t.

③當P點運動到B點時,另一點Q以5單位/秒的速度從A點出發(fā),也向C點運動,點Q到達C點后立即原速返回到A點,那么Q點在往返過程中與P點相遇幾次?直.接.寫.出.相遇時P點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

【答案】(1)30,120(2)①30﹣3t②5或20③﹣15或﹣48

【解析】

(1)根據(jù)A點對應的數(shù)為60,B點在A點的左側(cè),AB=30求出B點對應的數(shù);根據(jù)AC=4AB求出AC的距離;

(2)①當P點在AB之間運動時,根據(jù)路程=速度×時間求出AP=3t,根據(jù)BP=AB﹣AP求解;

②分P點是A、B兩個點的中點;B點是A、P兩個點的中點兩種情況討論即可;

③根據(jù)P、Q兩點的運動速度與方向可知Q點在往返過程中與P點相遇2次.設Q點在往返過程中經(jīng)過x秒與P點相遇.第一次相遇是點Q從A點出發(fā),向C點運動的途中.根據(jù)AQ﹣BP=AB列出方程;第二次相遇是點Q到達C點后返回到A點的途中.根據(jù)CQ+BP=BC列出方程,進而求出P點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

(1)∵A點對應的數(shù)為60,B點在A點的左側(cè),并且與A點的距離為30,

∴B點對應的數(shù)為60﹣30=30;

∵C點到A點距離是B點到A點距離的4倍,

∴AC=4AB=4×30=120;

(2)①當P點在AB之間運動時,

∵AP=3t,

∴BP=AB﹣AP=30﹣3t.

故答案為30﹣3t;

②當P點是A、B兩個點的中點時,AP=AB=15,

∴3t=15,解得t=5;

當B點是A、P兩個點的中點時,AP=2AB=60,

∴3t=60,解得t=20.

故所求時間t的值為5或20;

③相遇2次.設Q點在往返過程中經(jīng)過x秒與P點相遇.

第一次相遇是點Q從A點出發(fā),向C點運動的途中.

∵AQ﹣BP=AB,

∴5x﹣3x=30,

解得x=15,

此時P點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是:60﹣5×15=﹣15;

第二次相遇是點Q到達C點后返回到A點的途中.

∵CQ+BP=BC,

∴5(x﹣24)+3x=90,

解得x=,

此時P點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是:30﹣3×=﹣48

綜上,相遇時P點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為﹣15或﹣48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把寬為2cm 的刻度尺在圓O上移動,當刻度尺的一邊EF與圓O相切于A時,另一邊與圓的兩個交點處的度刻恰好為“2”(C點)和“8”(B點)(單位:cm ),則該圓的半徑是(
A.3 cm
B.3.25 cm
C.2 cm
D.4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DAB上一點,且∠ACD=B

1)如圖1,求證:CDAB;

2)將△ADC沿CD所在直線翻折,A點落在BD邊所在直線上,記為A′點.

①如圖2,若∠B=34°,求∠A′CB的度數(shù);

②若∠B=n°,請直接寫出∠A′CB的度數(shù)(用含n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中,AB=AC,∠BAC=90°,點D是直線AB上的一動點(不和AB重合),BECDE,交直線ACF

(1)點D在邊AB上時,試探究線段BD、ABAF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2)點DAB的延長線或反向延長線上時,(1)中的結(jié)論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請寫出正確結(jié)論并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線段MN=8,C是線段MN上一動點,在MN的同側(cè)分別作等邊△CMD和等邊△CNE.
(1)如圖①,連接DN與EM,兩條線段相交于點H,求證ME=DN,并求∠DHM的度數(shù);

(2)如圖②,過點D、E分別作線段MN的垂線,垂足分別為F、G,問:在點C運動過程中,DF+EG的長度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求出這個定值,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3)當點C由點M移到點N時,點H移到的路徑長度為(直接寫出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240名學生參加植樹活動,要求每人植樹47棵,活動結(jié)束后抽查了20名學生每人的植樹量,并分為四類:A4棵、B5棵、C6棵、D7棵,將各類的人數(shù)繪制成如圖所示不完整的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下列問題:

1)補全條形圖;

2)寫出這20名學生每人植樹量的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

3)估計這240名學生共植樹多少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動點M、N同時從原點出發(fā)沿數(shù)軸做勻速運動,己知動點M、N的運動速度比是1:2(速度單位:1個單位長度/秒),設運動時間為t秒.

(1)若動點M向數(shù)軸負方向運動,動點N向數(shù)軸正方向運動,當t=2秒時,動點M運動到A點,動點N運動到B點,且AB=12(單位長度).

①在直線l上畫出A、B兩點的位置,并回答:點A運動的速度是   (單位長度/秒);點B運動的速度是   (單位長度/秒).

②若點P為數(shù)軸上一點,且PA﹣PB=OP,求的值;

(2)由(1)中A、B兩點的位置開始,若M、N同時再次開始按原速運動,且在數(shù)軸上的運動方向不限,再經(jīng)過幾秒,MN=4(單位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坐標系中,ABC的三個頂點的坐標依次為A(﹣1,2),B(﹣4,1),C(﹣2,﹣2).

1)請在這個坐標系中作出ABC關(guān)于y軸對稱的A1B1C1

2)分別寫出點A1B1、C1的坐標.

3)求A1B1C1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ADBC,EFBC,垂足分別為D、F,∠2+3180°,試說明:∠GDC=∠B.請補充說明過程,并在括號內(nèi)填上相應的理由.

解:∵ADBC,EFBC(已知)

∴∠ADB=∠EFB90°   

EFAD   ),

   +2180°   ).

又∵∠2+3180°(已知),

∴∠1=∠3   ),

AB      ),

∴∠GDC=∠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