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99628  99636  99642  99646  99652  99654  99658  99664  99666  99672  99678  99682  99684  99688  99694  99696  99702  99706  99708  99712  99714  99718  99720  99722  99723  99724  99726  99727  99728  99730  99732  99736  99738  99742  99744  99748  99754  99756  99762  99766  99768  99772  99778  99784  99786  99792  99796  99798  99804  99808  99814  99822  176998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利用一立方體進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

①.用精度是0.01 mm的螺旋測微器對物體邊長進行測量,圖中的螺旋測微器讀數(shù)為5.620 mm,請在刻度線旁邊的方框內(nèi)標出相應的數(shù)值以符合給出的讀數(shù).固定刻度為   ,下面可動刻度為     ,上面可動刻度為    。
立方體的質(zhì)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紙帶上打出了一系列的點,如圖所示,相鄰記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s,長度單位是cm,g取9.8m/s2.求:

②.打點計時器打下計數(shù)點B時,物體的速度vB=__________m/s(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③.從起點O到打下記數(shù)點B的過程中,物體重力勢能減小量ΔEP =_____ ______J,動能的增加量ΔEk =_________________J(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④.即使在實驗操作規(guī)范、數(shù)據(jù)測量及數(shù)據(jù)處理很準確的前提下,該實驗求得的ΔEp也一定略大于ΔEk,這是實驗存在系統(tǒng)誤差的必然結(jié)果,試分析該系統(tǒng)誤差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做“研究平拋物體運動”實驗時在白紙上畫出小球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計算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v0=________m/s。(g=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在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時,可以選用圖甲所示的各種裝置圖,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


A.選用裝置1研究平拋物體豎直分運動,應該用眼睛看A、B兩球是否同時落地
D.選用裝置2時,要獲得穩(wěn)定的細水柱所顯示的平拋軌跡,豎直管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
C.選用裝置3時,要獲得鋼球的平拋軌跡,每次不一定要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鋼球
D.除上述裝置外,也能用數(shù)碼照相機拍攝鋼球做平拋運動的每秒十幾幀至幾十幀的照片,獲得平拋軌跡
(2)如圖乙所示為一小球做平拋運動閃光照片的一部分,圖中背景格的邊長均為5 cm,如果g取10 m/s2,求:①閃光頻率是(   )Hz; 


②小球運動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③小球經(jīng)過B點時速度的大小是�。�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研究平拋物體的”實驗中,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A.為保證實驗準確,先在斜槽的滑道上涂抹一些潤滑油,以減小小球與槽的摩擦力
B.固定斜槽時其底部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是為了保證小球的運動軌跡是一條平拋曲線
C.在坐標紙上畫坐標時,要選定斜槽底部末端在豎直向上方向上加上小球半徑所在位置作為平拋運動坐標原點,再畫出x、y軸
D.實驗中每次必須由靜止釋放小球,但釋放的位置可以不同,記錄小球位置的凹槽(或木條)一定得嚴格地等距離下移
E.記錄小球通過不同位置的點后,用平滑的曲線畫出運動軌跡,舍棄個別偏差較大的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中,選取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是紙帶上五個連續(xù)的點,測出A點距起點O的距離為x0,A、C兩點間的距離為x1,C、E兩點間的距離為x2,交流電的周期為T,根據(jù)這些條件計算重錘下落的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________。

(2)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增加的動能,其主要原因是重錘下落過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于是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此實驗提供的器材測定了阻力的大小。若他們測出重錘的質(zhì)量為m,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葹?i>g,重錘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實驗.如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電火花計時器,C為裝有砝碼的小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砝碼和小桶的總重量,小車運動加速度a可用紙帶上的打點求得.

(1)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2)在“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時,保持砝碼和小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數(shù)據(jù)如下表:
次  數(shù)
1
2
3
4
5
6
7
8
9
小車加速度a/m?s-2
1.98
1.72
1.48
1.25
1.00
0.75
0.48
0.50
0.30
小車質(zhì)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0.75
1.00
1.67
 
 
 
 
 
 
 
 
 
 
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為直觀反映F不變時am的關(guān)系,請在圖方格坐標紙中選擇恰當物理量建立坐標系,并作出圖線.(如有需要,可利用上表中空格)
(3)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時,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桶中砝碼的質(zhì)量,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圖線如圖d,該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試分析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軌道末端水平,離地面的高度為H,將鋼球從軌道的不同高度h處靜止釋放,鋼球的落點距軌道末端的水平距離為s.

(1)若軌道完全光滑,s2h的理論關(guān)系應滿足s2=       (用H、h表示).
(2)該同學經(jīng)實驗測量得到一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H(10-1 m)
2.00
3.00
4.00
5.00
6.00
s2(10-1 m2)
2.62
3.89
5.20
6.53
7.78
請在坐標紙上作出s2h關(guān)系圖.
(3)對比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計算得到的s2h關(guān)系圖線(圖中已畫出),自同一高度靜止釋放的鋼球,水平拋出的速率       (填“小于”或“大于”)

(4)從s2h關(guān)系圖線中分析得出鋼球水平拋出的速率差十分顯著,你認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研究平拋運動時,小球A沿軌道滑下,離開軌道末端(末端水平)時撞開輕質(zhì)接觸式開關(guān)S,被電磁鐵吸住的小球B同時自由下落。改變整個裝置的高度做同樣的實驗,發(fā)現(xiàn)位于同一高度的A、B兩球總是同時落地。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A球在離開軌道后:(    )               

A.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B.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C.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D.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了平衡摩擦力,實驗中可以將長木板的左端適當墊高,使小車拉著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自由下滑時能保持勻速運動
B.為簡便起見,每次實驗中橡皮筋的規(guī)格要相同,拉伸的長度要一樣
C.可以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shù)來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D.可以通過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來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如圖所示的W—v圖象,下列符合實際的是   (  )

(3)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得到一條記錄紙帶.紙帶上打出的點,兩端密、中間疏.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打點計時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在小車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動A使它做勻速運動,然后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并粘合成一體,繼續(xù)做勻速運動,他設計的裝置如圖1所示,在小車A后連著紙帶,長木板下墊著小木片以達到    ①  。

若已得到打點紙帶,并將測得各記數(shù)點間距標在下面(如圖2),A為運動起始的第一點,則應選   ②  段來計算A車的碰前速度,應選   ③   段來計算A車和B車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兩空填“AB”或“BC”,或“CD”“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