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量最低原理
現(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tài),簡稱能量最低原理。
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個能級。
1.構造原理
⑴構造原理:隨著核電荷數(shù)遞增,大多數(shù)元素的電中性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按右圖順序填入核外電子運動軌道(能級),叫做構造原理。
⑵能級交錯:由構造原理可知,電子先進入4s軌道,后進入3d軌道,這種現(xiàn)象叫能級交錯。
⑶說明:構造原理并不是說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低(實際上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高),而是指這樣順序填充電子可以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說,整個原子的能量不能機械地看做是各電子所處軌道的能量之和。
5.核外電子運動狀態(tài)的具體化描述
⑴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由能層、能級、電子云的空間伸展方向、電子的自旋狀態(tài)四個方面來描述,換言之,用原子軌道(或軌道)和電子的自旋狀態(tài)來描述。
⑵能層(電子層、用主量子數(shù)n表示):按核外電子能量的高低及離核平均距離的遠近,把核外電子的運動區(qū)域分為不同的能層(電子層)。目前n的取值為1、2、3、4、5、6、7,對應的符號是英文字母K、L、M、N、O、P、Q。一般地說:n值越大,電子離核的平均距離越遠、能量越高,即E(n=1)<E(n=2)<E(n=3)<E(n=4)<……。
⑶能級(電子亞層、用角量子數(shù)l表示):在多電子原子中,同一能層(電子層)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還可以把它們分為不同的能級或電子亞層(因為這些不同的能量狀態(tài)的能量是不連續(xù)的,像樓梯的臺階一樣,因為稱為能級)。用角量子數(shù)l來描述這些不同的能量狀態(tài)。對于確定的n值,角量子數(shù)l的取值有n個:0、1、2、3、(n-1),分別用s、p、d、f……表示。E(ns)<E(np)<E(nd)<E(nf) <……。
⑷電子云的空間伸展方向(用磁量子數(shù)m表示):對于確定的能層和能級(n、l已知),能級的能量相同,但電子云在空間的伸展方向不一定相同,每一個空間伸展方向稱為一個軌道,用磁量子數(shù)m來描述。不同能層的相同能級,其空間伸展方向數(shù)相同,即軌道數(shù)相同。
S能級(亞層)是球形,只有1個伸展方向;p能級(亞層)是亞鈴形,有3個伸展方向(三維坐標的三個方向);d、f能級(亞層)形狀比較復雜,分別有5、7個伸展方向。
⑸原子軌道(或軌道):電子在原子核外出現(xiàn)的空間區(qū)域,稱為原子軌道。在量子力學中,由能層(電子層、主量子數(shù)n)、能級(電子亞層、角量子數(shù)l)和電子云的空間伸展方向(磁量子數(shù)m)來共同描述。
由于原子軌道由n、l、m決定,由此可以推算出:s、p、d、f能級(亞層)分別有1、3、5、7個軌道;n=1、2、3、4、…時,其對應電子層包含的軌道數(shù)分別為1、4、9、16…,即對于主量子數(shù)為n的電子層,其軌道數(shù)為n2。
⑹電子的自旋狀態(tài):電子只有順時針和逆時針兩種自旋方向,用自旋量子數(shù)ms表示。
|
[例1](2010江蘇卷,2)水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H2O的電子式為
B.4℃時,純水的pH=7
C.中,質量數(shù)之和是質子數(shù)之和的兩倍
D.273K、101kPa,水分子間的平均距離:(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有關水的化學基本用語。A項,水是共價化合物,其分子的電子式為;B項,溫度升高,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項,一個分子中,其質量數(shù)為20,質子數(shù)為10,D項,在溫度壓強一定時,它只能呈一種狀態(tài)。綜上分析可知,本題選C項
[例2](河南省方城五高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下列敘述正確的 ( )
A. 14N和15N具有相同的質量數(shù) B. 14N和15N所含的電子數(shù)不同
C.N4和N2是同素異形體 D. 14N和N4互為同位素
答案 C
|
第2課時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
4.核外電子運動狀態(tài)的形象化描述--電子云:電子在原子核外高速運動,像帶負電的“云霧”籠罩在原子核的周圍,人們形象地把它叫做電子云。電子云實際上是對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某處出現(xiàn)的概率多少的形象化描述,圖中的小黑點不表示電子的個數(shù),而是表示電子在該空間出現(xiàn)的機會多少。參見上頁“氫原子基態(tài)電子云圖”。
3.電子運動與宏觀物體運動的描述方法的區(qū)別
描述宏觀物質的運動:計算某時刻的位置、畫出運動軌跡等。
描述電子的運動:指出它在空間某區(qū)域出現(xiàn)的機會的多少。
2.核外電子運動特征:在很小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沒有確定的軌道。
1.原子結構理論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以下五個發(fā)展階段:
①1803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家建立了原子學說;
②1903年湯姆遜發(fā)現(xiàn)了電子建立了“葡萄干布丁”模型;
③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根據(jù)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結構的核式模型;
④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建立了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原子結構模型;
⑤20世紀20年代建立了現(xiàn)代量子力學模型。
3.核外電子
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
2. 對于公式:質量數(shù)(A)=質子數(shù)(Z)+中子數(shù)(N),無論原子還是離子,該公式均適應。
原子可用表示,質量數(shù)A寫在原子的右上角,質子數(shù)Z寫在原子的左下角,上下兩數(shù)值的差值即為中子數(shù)。原子周圍右上角以及右下角或上面均可出現(xiàn)標注,注意不同位置標注的含義,右上角為離子的電性和電荷數(shù),寫作n;右下角為微粒中所含X原子的個數(shù),上面標注的是化合價,寫作n形式,注意與電荷的標注進行正確區(qū)分,如由氧的一種同位素形成的過氧根離子,可寫作O。
原子結構及離子結構中各種基本微粒間的關系
原子種類 |
微粒之間的關系 |
||
中性原子 |
A Z |
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 核外電子數(shù) |
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
陽離子 |
A n+
|
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n |
|
陰離子 |
A m- Z |
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m |
1. 三個基本關系
(1)數(shù)量關系:質子數(shù) = 核電荷數(shù) = 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中)
(2)電性關系:
①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②陽離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或 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電荷數(shù)
③陰離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或 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電荷數(shù)
(3)質量關系:質量數(shù) = 質子數(shù) + 中子數(shù)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