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767  8775  8781  8785  8791  8793  8797  8803  8805  8811  8817  8821  8823  8827  8833  8835  8841  8845  8847  8851  8853  8857  8859  8861  8862  8863  8865  8866  8867  8869  8871  8875  8877  8881  8883  8887  8893  8895  8901  8905  8907  8911  8917  8923  8925  8931  8935  8937  8943  8947  8953  8961  447348 

10.(2011全國II卷10)用石墨做電極電解CuSO4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欲使用電解液恢復到起始狀態(tài),應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

A.CuSO4                B.H2O           C.CuO          D.CuSO4·5H2O

   解析:用石墨做電極電解CuSO4溶液的電解方程式是2CuSO4+2H2O2H2SO4+2Cu+O2↑,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的,選項C正確。

答案:C

試題詳情

9.(2011海南)根據下圖,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燒杯a中的溶液pH升高

B.燒杯b中發(fā)生氧化反應

C.燒杯a中發(fā)生的反應為2H++2e-=H2

D.燒杯b中發(fā)生的反應為2Cl--2e-=Cl2

[答案]AB

命題立意:原電池相關知識的考查

解析:題中給出的物質表明,該電池的總反應是2Zn + O2 + 2H2O = 2Zn(OH)2,a燒杯中電極反應為O2 + 2H2O +4e- =4OH-, b中Zn-2e- = Zn2+,所以正確項為AB。

[技巧點撥]原電池的題是歷屆?键c,本題可視為由前年高考中的鋁空電池變化而來。主要是先要找到電池的總反應,反應中各電極反應、電極周圍酸堿性變化、離子濃度變化及計算才能有據可依。

試題詳情

8.(2011海南)一種充電電池放電時的電極反應為

     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

為電池充電時,與外電源正極連接的電極上發(fā)生的反應是

A. H2O的還原        B. NiO(OH)的還原

C. H2的氧化        D. NiO(OH) 2的氧化

[答案]D

命題立意:考查二次電池中的氧化還原問題

解析:由題中給出的電極反應可判斷出做原電池時,H2是還原劑被氧化、NiO(OH)是氧化劑被還原,則充電時H2是還原產物、NiO(OH)是氧化產物,與正極相連的是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所以“NiO(OH) 2的氧化”正確。

[技巧點撥]關于充電電池的氧化還原問題是?键c,這類題有規(guī)律。原電池時,先要分析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劑被還原、還原劑被氧化;充電時(電解池),原電池負極反應反著寫為還原過程,發(fā)生在陰極,原電池中的正極反應反著寫為氧化過程,發(fā)生在陽極。

試題詳情

7.(2011新課標全國)鐵鎳蓄電池又稱愛迪生電池,放電時的總反應為:Fe+Ni2O3+3H2O= Fe(OH)2+2Ni(OH)2

   下列有關該電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電池的電解液為堿性溶液,正極為Ni2O3、負極為Fe

   B. 電池放電時,負極反應為Fe+2OH--2e-=Fe(OH)2

   C. 電池充電過程中,陰極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 電池充電時,陽極反應為2Ni(OH)2+2OH--2e-=Ni2O3+3H2O

解析:由放電時的反應可以得出鐵做還原劑失去電子,Ni2O3做氧化劑得到電子,因此選項AB均正確;充電可以看作是放電的逆過程,即陰極為原來的負極,所以電池放電時,負極反應為:Fe+2OH--2e-= Fe(OH)2,所以電池充電過程時陰極反應為Fe(OH)2+2e-= Fe+2OH-,因此電池充電過程中,陰極附近溶液的pH會升高,C不正確;同理分析選項D正確。

答案:C

試題詳情

6.(2011山東高考15)以KCl和ZnCl2混合液為電鍍液在鐵制品上鍍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未通電前上述鍍鋅裝置可構成原電池,電鍍過程是該原電池的充電過程

B.因部分電能轉化為熱能,電鍍時通過的電量與鋅的析出量無確定關系

C.電鍍時保持電流恒定,升高溫度不改變電解反應速率

D.鍍鋅層破損后對鐵制品失去保護作用

解析:電鍍時,通常把待鍍的金屬制品作陰極,把鍍層金屬作陽極,用含有鍍層金屬離子的溶液作電鍍液。因此在鐵制品上鍍鋅時,鐵作陰極,鋅作陽極,由于鋅比鐵活潑,因此未通電前可以構成原電池,但此時鋅作負極失去電子,鐵作正極,而電鍍是鋅仍然失電子,所以選項A不正確;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必需滿足得失電子守恒,因此電鍍時通過的電量與鋅的析出量有確定關系而與能量變化無關,B不正確;由于電鍍時保持電流恒定,因此導線中通過的電子速率是不變的,所以升高溫度不能改變電解反應速率,C正確;鍍鋅層破損后,由于鋅比鐵活潑,所以即使發(fā)生電化學腐蝕也是鋅失去電子而保護了鐵,即選項D也不正確。

答案:C

試題詳情

5.(2011廣東高考12)某小組為研究電化學原理,設計如圖2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a和b不連接時,鐵片上會有金屬銅析出

B、a和b用導線連接時,銅片上發(fā)生的反應為:Cu2++2e= Cu

C、無論a和b是否連接,鐵片均會溶解,溶液從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D、a和b分別連接直流電源正、負極,電壓足夠大時,Cu2+向銅電極移動

解析:本題考察原電池、電解池的原理、判斷及其應用。若a和b不連接,則不能構成原電池,單質鐵直接與Cu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置換出銅,方程式為:Fe+Cu2+=Fe2++Cu,A正確;若a和b用導線連接,則構成原電池,此時鐵作負極,銅作正極,方程式分別為:Fe-2e=Fe2+、Cu2++2e= Cu,B正確;有A、B分析可知,選項C是正確的;若a和b分別連接直流電源正、負極,則構成電解池,此時銅作陽極失去電子被氧化,鐵作陰極,在電解池中陽離子向陰極運動,因此選項D是錯誤的。

答案:D

試題詳情

4.(2011福建高考11)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鋰水電池,可作為魚雷和潛艇的儲備電源。該電池以金屬鋰和鋼板為電極材料,以LiOH為電解質,使用時加入水即可放電。關于該電池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既是氧化劑又是溶劑

    B.放電時正極上有氫氣生成

    C.放電時OH向正極移動

    D.總反應為:2Li+2H2O===  2LiOH+H2

解析:考生可能迅速選出C項是錯誤,因為原電池放電時OH是向負極移動的。這個考點在備考時訓練多次。這種電池名稱叫鋰水電池?赏茰y其總反應為:2Li+2H2O===  2LiOH+H2↑。再寫出其電極反應如下:

(-)2Li-2e-=2Li+

(+)2H2O+2e-=2OH-+H2

結合選項分析A、B、D都是正確的。

此題情景是取材于新的化學電源,知識落腳點是基礎,對原電池原理掌握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的。

答案:C

試題詳情

3.(2011北京高考8)結合下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Ⅰ和Ⅱ中正極均被保護

B. Ⅰ和Ⅱ中負極反應均是Fe-2e=Fe2+

C. Ⅰ和Ⅱ中正極反應均是O2+2H2O+4e=4OH

D. Ⅰ和Ⅱ中分別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藍色沉淀

解析:鋅比鐵活潑,裝置Ⅰ中鋅作負極,方程式為Zn-2e=Zn2+。鐵作正極,但溶液顯中性,所以發(fā)生鋅的吸氧腐蝕,正極反應是O2+2H2O+4e=4OH;鐵比銅活潑,裝置Ⅱ中鐵作負極,負極反應為Fe-2e=Fe2+。銅作正極,但溶液顯酸性,所以正極是溶液中的氫離子得電子,方程式為2H++2e=H2↑。因為裝置Ⅰ中沒有Fe2+生成,所以裝置Ⅰ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時,沒有藍色沉淀產生。綜上所敘,只有選項A是正確的。

答案:A

試題詳情

2.(2011安徽高考12)研究人員最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水”電池,這種電池能利用淡水與海水之間含鹽量差別進行發(fā)電,在海水中電池總反應可表示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 電池在海水中放電時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正極反應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轉移2 mol電子

  C.Na+不斷向“水”電池的負極移動

D. AgCl是還原產物

解析:由電池總反應可知銀失去電子被氧化得氧化產物,即銀做負極,產物AgCl是氧化產物,A、D都不正確;在原電池中陽離子在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所以陽離子向電池的正極移動,C錯誤;化合物Na2Mn5O10中Mn元素的化合價是+18/5價,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4-18/5)×5=2mol,因此選項B正確。

答案:B

試題詳情

1.(2011浙江高考10)將NaCl溶液滴在一塊光亮清潔的鐵板表面上,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液滴覆蓋的圓周中心區(qū)(a)已被腐蝕而變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鐵銹環(huán)(b),如圖所示。導致該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氣含量比邊緣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區(qū)向b區(qū)遷移

B.液滴邊緣是正極區(qū),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發(fā)生還原反應而被腐蝕,生成的Fe2+由a區(qū)向b區(qū)遷移,與b區(qū)的OH形成Fe(OH)2,進一步氧化、脫水形成鐵銹

D.若改用嵌有一銅螺絲釘?shù)蔫F板,在銅鐵接觸處滴加NaCl溶液,則負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Cu-2eCu2+

解析:液滴邊緣O2多,在碳粒上發(fā)生正極反應O2+2H2O+4e4OH。液滴下的Fe發(fā)生負極反應,F(xiàn)e-2eFe2+,為腐蝕區(qū)(a)。

A.錯誤。Cl由b區(qū)向a區(qū)遷移

B.正確。

C.錯誤。液滴下的Fe因發(fā)生氧化反應而被腐蝕。

D.錯誤。Cu更穩(wěn)定,作正極,反應為O2+2H2O+4e4OH。

答案:B

[評析]本題考察電化學內容中金屬吸氧腐蝕的原理的分析。

老知識換新面孔,高考試題,萬變不離其宗,關鍵的知識內容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想懂,而不是死記硬背。學生把難點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題目再怎么變換形式,學生也能回答。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