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99650  99658  99664  99668  99674  99676  99680  99686  99688  99694  99700  99704  99706  99710  99716  99718  99724  99728  99730  99734  99736  99740  99742  99744  99745  99746  99748  99749  99750  99752  99754  99758  99760  99764  99766  99770  99776  99778  99784  99788  99790  99794  99800  99806  99808  99814  99818  99820  99826  99830  99836  99844  176998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為某同學設計的“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及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電火花計時器,C為裝有砝碼的小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在實驗中細繩對小車拉力等于砝碼和小桶的總重力,小車運動加速度可用紙帶上的點求得。

(1)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質量的關系,應該采用的研究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
A.控制變量法         B.假設法
C.理想實驗法         D.圖象法
(2)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砝碼和小桶的總質量要遠大于小車的質量
B.為消除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可以把木板D的左端適當墊高
C.電火花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
D.木板D的左端被墊高后,圖中細線應保持與木板平行
(3)圖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表格1中空白處的數(shù)據(jù)應是         。

表格1
計數(shù)點
1
2
3
4
5
6
瞬時速度/( m·s-1)
0.165
0.215
 
0.314
0.364
0.413
由紙帶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m/s (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4)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保持砝碼和小桶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分別測得小車的加速度與對應的質量數(shù)據(jù)如表格2。
表格2
次數(shù)
1
2
3
4
5
小車的加速度a/( m·s-2)
1.25
1.00
0.80
0.50
0.40
小車的質量m/kg
0.400
0.500
0.625
1.000
1.250
小車質量的倒數(shù)m-1/kg-1
2.50
2.00
1.60
1.00
0.80
利用表格2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所示的坐標紙中作出關系的圖像。

(5)上題中該小車受到的拉力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
(1)實驗時必須控制擺角在______________以內,并且要讓單擺在______________平面內擺動;
(2)某同學測出不同擺長時對應的周期T,作出L-T2圖線,如圖所示,再利用圖線上任意兩點A、B的坐標(x1,y1)、(x2,y2),可求得g=______________。

(3)若該同學測量擺長時漏加了小球半徑,而其它測量、計算均無誤,則以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實值相比是______________的(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某同學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量m的關系.


(1)該同學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請寫出該裝置中的錯誤或不妥之處.(寫出兩處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糾正好錯誤和不妥之處后,開始進行實驗.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保持沙桶和沙的總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得到一系列的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M的數(shù)據(jù),為直觀反映F不變時aM的關系,在坐標紙中作圖時,應選擇____作為橫坐標,____作為縱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計時器打下的點,本圖中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變電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紙帶上,其零刻度和計數(shù)點A對齊。

(1)由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打點計時器在打C點時,物體的瞬時速度vC是______m/s;(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計算該物體的加速度a為________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如果當時電網中交變電流的頻率是f=51Hz,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統(tǒng)誤差將使加速度的測量值比實際值偏_____(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在“共點力合成”實驗中,
(1)通過本實驗可以驗證共點力合成時遵循的法則是       法則。
(2)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細繩、彈簧秤應與水平木板保持       ,彈簧秤伸長的方向與細繩要       。
(3)如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果,其中F’為實驗測得的合力。可以判斷       同學的實驗結果是明顯錯誤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關于“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沒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該盡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2)在做“利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如果某同學測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測擺長時記錄的是擺線的長度
B.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
C.擺線上端牢固地系于懸點,擺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D.實驗中誤將29次全振動數(shù)為3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量;
D.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同時接通電源開關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指出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恰當?shù)牟襟E,將其選項對應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內,并說明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數(shù)值.如圖所示,根據(jù)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O的距離為S0,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使用交流電的頻率為f,則根據(jù)這些條件計算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達式為:a=__________。

(3)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小的重力勢能總能大于重錘動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過程中存在著阻力的作用,可以通過該實驗裝置測定該阻力的大小.若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裙J的較準確的值為g,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試用這些物理量和紙帶上的測量數(shù)據(jù)表示出重錘的下落的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A、B兩位同學看到了這樣一個結論:“由理論分析可得,彈簧的彈性勢能公式為(式中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x為彈簧的形變量)”。為驗證這一結論,A、B兩位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
①首先他們都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將一根輕質彈簧豎直掛起,在彈簧的另一端掛上一個已知質量為m的小鐵球,穩(wěn)定后測得彈簧伸長量為d;
②A同學完成步驟①后,接著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將這根彈簧豎直的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把小鐵球放在彈簧上,然后豎直地套上一根帶有插銷孔的長透明塑料管,利用插銷壓縮彈簧;拔掉插銷時,彈簧對小鐵球做功,使小鐵球彈起,測得彈簧的壓縮量為x時,小鐵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
③B同學完成步驟①后,接著進行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 將這根彈簧放在一光滑水平桌面上,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另一端被小球壓縮,測得壓縮量為x,釋放彈簧后,小球從高為h的桌面上水平拋出,拋出的水平距離為L.

(1)A、B兩位同學進行圖甲所示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用m、d、g表示勁度系數(shù)k=             .
(2)如果成立,那么A同學測出的物理量x與d、H的關系式是:x=          ;B同學測出的物理量x與d、h、L的關系式是: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如下:
(1)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應保持     不變,分別改變施加在物體上的水平拉力F,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a.
(2)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拉力F圖線如右圖,該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試分析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

答:                     
(3)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時,應保持          不變,分別改變物體的質量m,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a.
(4)如果圖象是通過坐標原點的一條直線,則說明       
A.加速度a與質量m成正比        B.加速度a與質量m成反比
C.質量m與加速度a成反比        D.質量m與加速度a成正比
(5)在研究物體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質量” 三個物理量的關系時,我們用實驗研究了小車“在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關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況下,加速度和質量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是(   )
(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B)控制變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類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示意圖。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于A點,圖甲表示在兩個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將橡皮條的結點拉長到O點;圖乙表示準備用一個拉力F拉橡皮條,圖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力的合成圖示。

(1)以下實驗操作過程中正確的是        ;
A.甲實驗時,兩個拉力的大小應相等
B.甲實驗時,兩個拉力的方向應互相垂直
C.乙實驗時,只須使橡皮條的伸長量與甲實驗相等
D.乙實驗時,仍須將橡皮條的結點拉到O點
(2)圖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3)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
A. 理想實驗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